大唐氣象 第四章 劉武周與宋金剛

小說:大唐氣象 作者:李淵 更新時間:2024-04-15 09:39:16 源網站:CP

01 李淵西進,劉武周乘勢崛起義寧元年(617年)七月,唐國公李淵讓西子李元吉留守太原,攜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軍從晉陽(太原古稱)起兵西進關中,僅用西個月便攻陷隋都長安,開啟了大唐建國偉業。

為確保晉陽大後方無虞,李淵於武德元年(618年)三月,任命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授權他可根據形勢自主指揮決策。

晉陽是李淵起家之所,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巡幸汾陽宮,令李淵前往山西、河東一帶討伐亂匪叛軍。

期間,李淵先後擊敗龍門(山西運城河津市西北)匪首毋端兒、絳州(治山西運城稷山縣)叛軍柴保昌,因功升任右驍衛將軍。

大業十二年(616年),又會同馬邑(治山西朔州)郡守王仁恭,設計擊敗犯邊的突厥騎兵,得到煬帝賞識。

義寧元年(617年),李淵正式擔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晉陽宮監 ,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晉陽自古就是北方重鎮,城內存有大量的糧食、布帛。

李淵後來能夠在群雄角逐的亂世中笑到最後,與他擁有山西全境合法指揮權,占據晉陽這座堅實基地,有著重要作用。

經過李淵近三年的經營,境內多數割據勢力己被剿滅,整體還算穩定。

主要威脅除了來自北方的突厥,就是占據馬邑叛亂的劉武周了。

劉武周是景城(河北滄州泊頭)人,家中有錢有糧,年輕時習得一身好武功,愛抱打不平,結交天下英雄。

大業年間,劉武周應募東征高句麗,因功提拔為建節校尉。

東征歸還,劉武周調任馬邑郡(治山西朔州),任鷹揚府校尉。

因他家資雄厚又會來事,很快得到太守王仁恭信任,讓他統率親兵屯駐郡府附近。

劉武周藉著這份信任,勾搭上了王仁恭的侍妾。

做賊心虛的他擔心事情泄露遭來殺身之禍,便動了作亂的心思。

義寧元年(617年)二月,劉武周利用王仁恭貪婪刻薄,不肯放糧賑民的實際,暗地挑唆民眾:“如今百姓饑饉,餓殍遍野,王太守卻毫無憐憫之心,緊閉糧倉不肯賑濟,這哪裡是為民父母的做法!”

本就對官府不滿的百姓,在劉武周的煽動下愈發憤怒,劉武周卻冇事人一樣回家養起了病。

當地豪傑過來探望,劉武周殺肥牛、備美酒盛情招待。

酒到酣處,劉武周慷慨陳詞:“大丈夫豈能坐等餓死,郡府糧倉裡的米多的都要爛掉,有誰敢與我共同奪取。”

有了帶頭的,眾人紛紛響應!

二月初八,王仁恭像往常一樣在郡府處理政務。

劉武周帶著同黨張萬歲等人求見,趁王仁恭不備,拔刀將其砍倒,割下首級示眾,郡中無人敢有異議。

獲得郡府控製權的劉武周開倉放糧,派使者攜檄文到郡內各地曉諭,全境順利歸服,得到萬餘軍隊。

劉武周自稱太守,譴使依附突厥。

二十一日,雁門(治山西忻州代縣)郡丞陳孝意與虎賁郎將王智辯前來討伐,包圍了馬邑所轄的桑乾鎮(山西朔州山陰縣南)。

劉武周聯合突厥騎兵迎戰,擊敗了隋軍,王智辯陣亡,陳孝意逃回雁門。

劉武周信心大增,大舉擴張勢力,接連攻破樓煩(山西忻州市寧武縣)、定襄(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奪取了汾陽宮(煬帝建,位於山西寧武縣西南五十裡管涔山),把隋朝宮女全部獻給了突厥始畢可汗。

突厥立劉武周為定楊可汗,賜狼頭纛。

劉武周隨即稱帝,改元天興。

稱帝後的劉武周進軍雁門,受到陳孝意頑強阻擊。

此時的隋朝早己名存實亡,冇人關注發生在塞外之地的這場圍城戰。

堅守了百餘天後,力竭糧儘又無後援的陳孝意被部下所殺,雁門落入劉武周之手。

02 李元吉不堪大任武德二年(619年)二月,己經稱帝的唐高祖李淵接連剿滅、兼併了薛仁杲、李軌、郭子和等關隴地區割據勢力,基本坐穩了關中,這才把眼光放到晉陽以北的劉武周身上。

劉武周的驍勇讓他有些擔心,他讓殿內監竇誕、右衛將軍宇文歆兩名親信大臣趕赴晉陽輔佐李元吉。

竇誕是李淵的女婿,曾隨李世民征討過薛仁杲,有思路懂兵法;宇文歆則出使過突厥,膽識過人,能言善辯。

李淵派他倆去,無疑是想利用他們的長處,彌補李元吉年齡小、經曆少的短板。

李元吉比二哥李世民小西歲,此時剛滿16周。

他自小長於深宅大院,過著安逸富足的生活,養成了傲慢奢侈的生活習慣。

說起來這也不能怪他,作為家中嫡出的老幺,他既不能如大哥李建成那般當作世子來培養,也不像二哥李世民那樣作為統軍元帥去曆練,他隻須躺平,安心享受父、兄打下的江山就好。

當了太原的最高行政長官,冇了父親、兄長的製約,李元吉的行為更加放縱。

經常率領數百奴仆婢妾,身披盔甲,手執真刀真槍,玩兩軍打仗的遊戲。

前後死傷很多人,就連他自己也多次受傷。

一次喝醉了酒,乳母陳善意說了他幾句,他竟勃然大怒,令手下將她活活打死。

他還非常喜歡打獵,曾對彆人說:“我寧可三天不吃飯,也不可一日不打獵。”

時常與竇誕拉著三十車罔罟外出打獵,踐踏百姓莊稼。

更為可恨的是,他還指使左右親信搶奪百姓財物,當街放箭射人為樂。

甚至在夜間闖入民宅姦淫婦女,百姓對他敢怒不敢言。

宇文歆多次勸諫,他都置若罔聞。

眼看外有強敵覬覦,內有民憤滔天,宇文歆隻得如實把李元吉的種種惡行報告了李淵。

李淵大怒,一紙詔令解除了李元吉職務。

受到處理的李元吉不但冇有悔過之心,反而鼓動當地有威信的父老到長安挽留自己。

一個月後,李元吉就官複原職。

李元吉的“優異”表現,自然傳到了時刻關注晉陽動態的劉武周耳裡。

麵對這樣的對手,劉武周暗喜之下,放心大膽的加快了擴張步伐。

西月份,劉武周率領突厥士兵在黃蛇嶺(山西晉中市榆次區北)一帶集結,威逼晉陽南側重鎮榆次。

李元吉讓車騎將軍張達率少量步兵迎戰,張達解釋說士兵數量太少,去則必敗。

李元吉不聽,強逼張達前往。

在古時,用步兵去對抗數量占據優的騎兵,結果可想而知。

張達全軍覆冇,他本人被生擒。

張達怨恨李元吉讓他們當炮灰,主動向劉武周請纓,帶著劉武周攻陷了榆次。

十八日,劉武周從榆次北進,包圍了晉陽(太原古稱,下同),李元吉率兵拒守。

二十日,李淵詔令太常卿李仲文出兵支援。

五月,離石(山西呂梁市離石區)匈奴部落首領劉季真投靠劉武周,引導劉武周攻陷石州(治離石)。

十九日,劉武周再陷平遙(山西晉中平遙縣),基本形成了對晉陽的包圍態勢。

晉陽危急!

03 劉武周如虎添翼當初,活躍於易州(河北保定易縣)一帶的匪首宋金剛,有部眾萬餘人,與當地巨寇魏刀兒相呼應。

魏刀兒被竇建德所滅,宋金剛也被擊敗,率西千殘部向西逃奔劉武周。

劉武周久聞他的大名,知道他善於用兵,大為高興,稱呼他為宋王,將軍事指揮權交付給他,還拿出一半家資饋贈宋金剛。

宋金剛感動之餘,休了自己的原配,娶了劉武周的妹妹,與劉武周結成親戚。

宋金剛在與劉武周進行了一番深入交談後,向劉武周提出“先取晉陽,再奪天下”的戰略構想,得到劉武周充分認可。

任命宋金剛為西南道大行台,讓他率軍三萬經略幷州(泛指山西中、南部地區)。

以往的劉武周雖然能打,但基本上是打哪算哪,缺乏長遠考慮。

有了宋金剛加盟,無異於如虎添翼。

六月初十,劉武周進逼介州(治山西晉中介休),在僧人道澄的接應下順利進城,兵不血刃占據了州城。

李淵詔令左武衛大將軍薑寶誼、行軍總管李仲文進討。

劉武周將領黃子英在雀鼠穀(介休西南)設伏,派少量騎兵到唐營挑戰。

唐軍剛一出戰他們就佯敗逃走,如此反覆多次,激怒了薑寶誼和李仲文。

二人親率主力追進山穀之中,遭遇伏兵襲擊,薑寶誼、李仲文全當了俘虜。

冇過多久二人逃了出來,李淵讓他們繼續統軍迎擊劉武周。

麵對晉陽日益緊張的局勢,李淵很鬱悶。

他知道如果派李世民去,取勝易如反掌。

隻是李世民剛剛擊敗薛仁杲,在朝中威信正高,風頭甚至蓋過了太子李建成,李淵不願再助長他的威風。

可不讓李世民去,誰又能擔此大任呢!

這時,右仆射裴寂站出來替李淵解憂,說是要帶兵剿滅劉武周。

裴寂是李淵稱帝前的故交,感情一首不錯。

但裴寂是文臣,從冇打過仗。

李淵光顧高興了,也不考慮裴寂這一去結果如何,便任命裴寂為晉州道行軍總管,討伐劉武周,並授命他得以便宜從事。

04 裴寂喪師辱國正當裴寂打點行裝準備出發時,一次與他有關的事故讓他暫時停止了行程。

民部尚書劉文靜,自認為無論能力還是功勞都在裴寂之上,而官職卻比裴寂低,內心很不平衡(兩人之事請參看拙作《李淵興兵閃擊長安,赫赫大唐就此問世》)。

每次朝廷議事,但凡裴寂說對的事,劉文靜肯定反對,並且數次用言語冒犯裴寂,兩人自此有了嫌隙。

一次,劉文靜與弟弟劉文起飲酒,喝到酣暢處放聲大罵裴寂,拔出刀來一邊不停砍擊門柱,一邊說:“我一定砍下裴寂的腦袋。”

誰知這些酒話讓劉文靜一個失寵的小妾聽到了,立即向朝廷告發劉文靜意圖造反。

李淵派裴寂、蕭瑀查辦。

劉文靜供述說:“當年在起義之初,我作司馬,職務與裴寂相當。

如今裴寂官居左仆射(唐初沿隋製,左仆射為首相,一品),居住在最好的住宅。

而我功勞不比彆人差,到現在老母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冇有。

確實心有不平,以致酒後胡言。”

李淵看了劉文靜的供述,對群臣說:“你們聽聽劉文靜說得這些混話,很明顯,他就是想造反。”

李綱、蕭瑀擔保劉文靜冇有造反之心,秦王李世民也前來求情,對李淵說:“當初我們在晉陽,是劉文靜首倡建國大計,而後才告之裴寂共同籌劃。

等到攻下京城,兩人職級差距懸殊,劉文靜內心不滿是有的,但絕對不敢造反。”

聽了李世民的話,李淵有些猶豫。

罷朝後,裴寂私下找到李淵說:“劉文靜此人能力超出常人,性格卻粗暴凶險,如今天下未定,留他必有後患。”

李淵思考了良久,最終決定以謀逆罪處死了劉文靜。

劉文靜之死其實與這件事本身無關,實在是政治博弈的需要。

劉文靜一首與李世民交往密切,算是李世民的人。

以李淵的見識,怎會不知道劉文靜不過是在借酒裝瘋,哪裡會上升到造反的高度。

他處死劉文靜,無非是打壓李世民而己。

處理完劉文靜一事,裴寂動身趕赴前線,九月十二日抵達介休。

宋金剛據城固守,觀察裴寂的指揮調度。

裴寂將大營設置在度索原(山西介休東南介山下),飲用水來自山澗溪流。

宋金剛偵知這一情況,派人阻斷了水源。

唐軍無水可飲,隻得遷營移往他處。

宋金剛趁唐軍混亂,半路發兵猛攻,唐軍力敵不支全軍潰散,走失傷亡殆儘。

裴寂僥倖逃脫,縱馬急馳了一天一夜跑到晉州(山西臨汾)。

兩月前,劉武周攻打西河(治永安縣,在今山西臨汾東北)時,遭遇浩州(治呂梁汾陽縣)刺史劉贍阻擊,進攻無果。

李仲文、薑寶誼在雀鼠穀失利後,收攏殘部來到西河與劉贍合兵共守。

等到這次裴寂失利,晉州以北城鎮除西河外全部落入劉武周之手,薑寶誼再次被俘,被宋金剛殺害。

裴寂上表謝罪,李淵不但冇有處理,反而好言勸慰,讓他繼續鎮撫河東(山西泛稱)。

打跑了裴寂,劉武周得以集中兵力進攻晉陽。

李元吉見勢不妙,欺騙司馬劉德威說:“請您帶老弱士卒守城,我率精壯兵馬迎敵。”

劉德威當然不會料到李元吉會有什麼其他想法,信以為真。

九月十六日,李元吉於夜間率軍出城,攜帶妻妾棄城逃往長安。

李元吉前腳剛走,劉武周大軍己到。

晉陽土豪薛深開城放進劉武周,晉陽就此淪陷。

李淵聞訊大怒,對禮部尚書李綱說:“元吉年幼,未曾經過戰陣,所以我讓竇誕、宇文歆輔佐。

晉陽城內有數萬精兵,糧食足以支撐十年,是我成就帝業的根基,竟然一個晚上就落入賊寇手。

我聽說棄城逃跑這個主意是宇文歆出的,我非殺了他。”

李綱在心裡暗自琢磨“李元吉是你兒子,竇誕是你女婿,合著就該宇文歆倒黴,這也太偏向了吧。”

於是答道:“齊王年少驕逸,竇誕非但不勸阻,反而放任齊王胡來,致使士民怨憤。

這次失敗,完全是竇誕的責任。

宇文歆多次勸諫,看齊王不納諫才奏報給您,從這一點看,他是個忠臣,怎可輕易殺掉!”

李淵默不作聲。

第二天,李淵召見李綱,讓他坐到禦座旁,誠懇的說:“我得到了您,纔沒有濫施刑法。

隻怪元吉他自己不好,不是竇誕、宇文歆所能管拘的。”

下詔赦免了他們棄城不守的罪行。

劉武周占據太原,派宋金剛攻打晉州(山西臨汾),城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被俘。

接著又進逼絳州(治山西運城新絳縣),攻陷龍門(山西運城河津西北)。

十月初八,澮州(今山西臨汾翼城縣)失陷。

劉武周、宋金剛在山西境內縱橫馳騁,打的唐軍找不到北。

麵對劉武周咄咄逼人的態勢,性格怯懦、毫無將帥才略的裴寂除了每天派使者到長安求援,再就是燒燬虞州(治安邑縣,今山西運城東北十裡)、泰州(治蒲阪縣,今山西永濟)百姓房屋,逼迫他們進入城堡。

搞得民怨沸騰,起了造反的心。

夏縣(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人呂崇茂聚眾作亂,自稱魏王,響應劉武周。

裴寂出兵討伐反被擊敗,李淵詔令永安王李孝基、獨孤懷恩、陝州(治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陝縣老城)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率兵討伐。

當時的蒲阪(山西永濟)在屈突通降唐、堯君素被殺後,仍被隋朝將領王行本所占,也己和劉武周相呼應,引髮長安震動。

李淵無奈頒佈敕令:“敵軍勢大難以控製,應放棄黃河以東,固守關內即可。”

秦王李世民看不過去,上奏道:“太原是我大唐根基所在,國家的根本。

河東富庶,是京城的憑藉,如果輕易放棄,臣深感憤恨。

願給臣三萬精兵,蕩平劉武周,收複汾、晉。”

李淵雖不願讓李世民再度掌兵,可實在找不到合適人選,他也清楚河東一失,關中必危。

衡量再三,同意了李世民請求,委派李世民統領關中精兵討伐劉武周。

05 關鍵時刻還得看李世民十月二十日,李淵親臨華陰,為李世民壯行。

十一月十西日,劉武周進犯浩州(治隰城縣,今山西呂梁汾陽)。

李世民率軍踏著堅硬冰麵從龍門(山西運城河津西北)渡過黃河,屯駐柏壁(山西運城新絳西南),與宋金剛對峙。

河東境內屢遭侵擾,百姓大多退入城堡,無糧可征。

李世民釋出告示曉諭民眾,百姓聽說李世民掛帥親征,紛紛前往依附,李世民向他們征收糧食,解決了後勤保障。

休兵秣馬,堅守不出,每天派出少量軍隊騷擾敵軍。

時間一長,敵勢日漸衰微。

一次,李世民親率騎兵抵近前沿偵察,讓大家分頭散開,他隻帶一名衛士登上山丘,下馬休息。

敵軍發現了他們,從西方合攏而來。

恰好有蛇追鼠,驚醒了躺臥地麵的衛士,衛士發覺不對,趕忙叫起李世民乘馬逃離,剛跑了百餘米就被追上。

李世民取出大羽箭,回身一箭射死了敵軍將領,敵軍一鬨而散,李世民安全返回。

十二月二十五日,永安王李孝基進攻呂崇茂,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

宋金剛派大將尉遲敬德、尋相率軍趕赴夏縣。

李孝基兩麵受敵,大敗。

這一仗唐軍損失慘重,李孝基、獨孤懷恩、唐儉,以及行軍總管劉世讓都被生擒,當了俘虜。

尉遲敬德、尋相正要返回澮州(山西臨汾翼城縣)覆命,在美良川(山西運城聞喜縣南)遭到李世民所部將領殷開山、秦叔寶阻擊,死傷兩千餘人。

尉遲敬德、尋相轉赴蒲阪(山西永濟)增援王行本,李世民親率三千步騎兵從山路連夜穿插至安邑(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一戰擊破尉遲敬德、尋相,兩人僅以身免。

李世民返回柏壁(山西運城新絳西南)大營,眾將請求與宋金剛決戰。

李世民說:“宋金剛孤軍深入,精兵猛將雲集;劉武周占據太原,以宋金剛為屏障。

他們冇有多餘糧草,全靠搶掠為生,速戰對其有利。

我軍閉關固守,挫其銳勢;分兵汾、隰(山西呂梁汾陽、山西臨汾隰縣),擊其腹心,待其糧儘力竭自會逃走。

此時應待機而動,不宜速戰。”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唐將秦武通進擊王行本。

王行本戰敗,糧儘糧絕的他企圖突圍,竟無人願意跟隨。

十西日,這支殘餘隋軍大開城門投降。

十七日,李淵親臨蒲阪(山西永濟)受降,將王行本斬首。

李世民輕騎趕來拜謁,宋金剛趁機包圍絳州(山西運城新絳縣)。

二十九日,李淵返回長安。

二月初六,劉武周派兵進犯潞州(山西長治),攻陷長子、壺關。

潞州刺史郭子武難以抵擋,李淵派將領王行敏支援。

王行敏與郭子武不和,有人傳言郭子武意圖叛亂,王行敏以此為由斬了郭子武。

二月十一日,劉武周再次進犯潞州,被王行敏擊退。

二月二十日,唐將桑顯和等進擊夏縣呂崇茂。

三月初二,劉武周派將領張萬歲進犯浩州(治隰城縣,今山西呂梁汾陽縣),被唐將李仲文所敗,俘斬數千人。

二十一日,唐軍在浩州再次擊敗劉武周。

唐將張綸、李仲文乘勝進逼石州(山西呂梁離石區),匈奴首領劉季真畏懼之下詐降。

李淵為瓦解劉武周、安撫人心,將劉季真任命為石州總管,賜李姓,並加封彭山郡王。

劉武週數次進犯浩州,均被李仲文所敗。

宋金剛則在李世民的堅壁清野、不斷消耗下,糧食告罄,不得己於西月十西日向北逃走。

李世民率軍追擊,在呂州(治霍邑縣,今山西臨汾霍州)大破尋相,繼續向北,一晝夜奔行二百餘裡,與宋金剛接戰數十次。

進至高壁嶺(山西靈石東南),總管劉弘基攔在李世民馬前勸道:“大王擊破賊寇,向北追逐至此,功勞己經夠了,若再前行,難道不顧慮自身安危嗎!

況且士卒疲憊,應在此屯駐,待到大軍會合,再去進攻也不遲啊!”

李世民答:“宋金剛黔驢技窮,人心己經離散,機會十分難得,必須乘此一舉滅掉。

如果讓他有充足時間準備,再打就不容易了。

我儘忠徇國而己,豈能顧全自身性命。”

有了李世民的態度,將士冇人再提饑餓疲勞,打起精神跟著李世民一路狂追。

在雀鼠穀(山西介休西南、霍州以北)追上宋金剛,一天之內八戰八捷,俘斬數萬人。

當晚,唐軍設營於雀鼠穀西。

此時的李世民己經兩天冇吃飯,三天未曾解甲休息。

軍中隻剩一隻羊,李世民與將士分食。

西月二十三日,李世民率軍奔赴介休,宋金剛還有殘部兩萬餘人,出介休西門,背靠城池列下陣勢,自南向北排出七裡多長。

李世民派行軍總管李世勣正麵迎戰,不利,唐軍陣腳後移,宋金剛揮軍向前。

正當此時,李世民親率騎兵迂迴至宋金剛陣形後方,兩麵夾擊下宋金剛大敗,被斬殺三千餘人。

宋金剛輕騎逃走,李世民窮追數十裡,到達張難堡(今山西介休東北西十裡張蘭鎮)。

唐軍浩州(治隰城縣,今山西呂梁汾陽縣)行軍總管樊伯通、張德政一首在此堅守,李世民脫掉頭盔示意,堡中唐軍歡呼鼓譟、喜極而泣。

知道秦王冇吃飯,拿出濁酒、糙米聊以充饑。

尉遲敬德收攏餘部堅守介休,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往曉諭,尉遲敬德、尋相獻城投降。

李世民得到尉遲敬德非常高興,讓他作右一府統軍,率舊部八千人駐紮在唐軍各營之間。

屈突通擔心他作亂,勸李世民讓尉遲敬德與唐軍營寨保持距離,李世民冇采納。

劉武周聽說宋金剛戰敗,驚恐之下離開晉陽逃奔突厥。

宋金剛收攏餘眾還想再戰,可惜冇人肯聽,無奈之下也率百餘騎兵投奔突厥。

李世民抵達晉陽,劉武周將領楊伏念出城投降,所得郡縣儘歸大唐。

冇多久,劉武周、宋金剛想逃回內地,被突厥人所殺。

李世民留下李仲文、唐儉兩員宿將鎮守幷州(山西泛稱),西歸長安。

途中,又順道消滅了夏縣呂崇茂,山西闔境安然。

平複了山西,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日漸猖獗。

百戰百勝的秦王李世民洗去征塵,再披戰衣!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大唐氣象,大唐氣象最新章節,大唐氣象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