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雲:金城人邊章、韓遂斬殺刺史、郡守作亂,聚集了十多萬人,一時天下動盪不安。

朝廷征召太祖為典軍校尉,恰逢漢靈帝去世,太子劉辯即位,由何太後掌握朝中大權。

大將軍何進與袁紹密謀誅殺宦官,太後未同意他們的作法。

何進便召董卓入京,想要以此脅迫太後。

但董卓還冇有到京城,何進就被殺害了。

點評:首先,我們得聊聊邊章和韓遂引發的這場叛亂。

邊章,涼州金城人,漢末涼州軍閥之一,早年與同郡韓遂俱著名西州,朝廷封為督軍從事。

當時涼州羌人作亂,劫持了邊章和韓遂,讓兩人統領軍政,一同作亂隴右。

雖說邊章和韓遂是被迫謀亂,但他兩人一掌握了軍權,就立刻攻打金城郡,斬殺金城郡太守陳懿,攻燒州郡。

不得不說,怎麼起兵的不重要,隻要手裡有權、有兵,那就免不了要伸展一番自己的“宏圖大誌”。

邊章、韓遂起勢後,率軍往都城洛陽方向攻擊,朝廷派皇甫嵩、董卓、張溫等人輪番率軍迎戰,都被邊章、韓遂擊敗。

後來在兩軍對峙的一個夜晚,有流星如火,長達十餘丈,照亮邊章營中,驢馬都發出叫聲。

好傢夥,古人那麼迷信,看到流星這種自然天象,都會認為是上天降下了懲罰。

邊章、韓遂軍的士卒們見了流星,都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想要退回金城。

董卓聽說後大喜,料定邊章、韓遂軍己人心惶惶,於是在第二天,他便與鮑鴻等人合併進攻,大破邊章、韓遂軍,斬首數千級。

邊章等敗走榆中,不久後邊章被韓遂殺死,韓遂自掌兵權。

怎麼說呢,邊章敗的實在是太冤,董卓勝的也實在是運氣好。

就跟劉秀和王莽的昆陽之戰一樣,誰能想到在兩軍對峙之時,“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夜裡有流星落到了王莽營中,白天則有像崩塌的山一樣的雲,朝著營地落下,離地麵不到一尺的地方卻散了,官員和士兵都嚇得趴伏到了地上。

就這樣的奇特自然現象,彆說古代了,就是現代人遇到,怕是都要懷疑這是不是上天降下災禍、懲戒,不想讓自己贏。

來了這麼一出,王莽軍中人心渙散,劉秀抓住“隕石砸王莽”的機遇,以少勝多,在昆陽之戰大敗王莽,為東漢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然而,時移世易,一百多年後流星墜落邊章營中,董卓抓住機會大敗邊章,收攏了涼州人心,贏得了巨大的聲望,成為了涼州重要的軍閥勢力。

這為他後麵率軍入京把持朝政,徹底把東漢朝廷帶入深淵埋下了伏筆。

這也不由讓人感慨,到底是巧合,還是一報還一報。

總之,邊章之亂以邊章被殺暫時畫上了句號,但天下大亂的帷幕卻被悄然拉開了。

而這個時候,和我們之前所述相同,即便曹操推掉了東郡太守的職位,朝廷也召他去做典軍校尉了。

誰叫咱曹老闆有家世背景,又極有能力呢,根本不缺官做。

這個典軍校尉,掌管近衛禁軍,多由皇帝親信擔任,為西園八校尉之一。

這個西園八校尉,是漢靈帝為分外戚大將軍何進兵權,於中平五年八月(188年),在京都洛陽西園招募壯丁設立的一支軍事組織。

這西園八校尉的人選,分彆是:蹇碩、袁紹、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於瓊。

趙融、馮芳、夏牟記載不多。

蹇碩是漢靈帝極其寵信的宦官,之前曹操還因為用五色棒打殺了蹇碩的叔父和他產生了嫌隙。

袁紹,三國時期極其重要的人物,討董聯軍領袖,擁有西世三公的家庭背景,一度是當時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每個知道三國曆史的人都不會不知的人物。

鮑鴻正是剛剛提到的和董卓一起擊敗邊章的將領,立下軍功後受到靈帝的賞識。

淳於瓊,大家知道他大多是因為《三國演義》中他守備烏巢,結果自己喝酒喝了個酩酊大醉,結果被曹操率軍擊破,焚燒儘了糧草,他自己也因玩忽職守被袁紹發怒斬殺。

及至今日,人們提到淳於瓊,都會給他打上“烏巢酒仙”的名頭,玩他的梗。

可實際上,淳於瓊此人雖然的確在烏巢之戰中戰敗,但他本人當時冇有飲酒,而是發現曹軍來襲後奮力抵擋。

他戰敗的更大原因是不知道許攸叛投曹操,泄露了烏巢屯糧的機密,曹操殊死一搏親自率軍前來攻打。

最後,淳於瓊力戰身死。

從這裡就能看到,你可以說淳於瓊能力不足,冇擋住曹操的突襲。

但他個人品德上還是冇什麼問題的,至少他戰敗和玩忽職守完全沾不上邊。

從這一份八校尉名單中我們就能看出,當時漢靈帝為了製衡大將軍何進的權勢,提拔的八人都是他很親近信任的人選。

曹操能位列其一,足見其當時受寵信之深。

漢靈帝去世後,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後臨朝聽政。

因為劉辯年紀很小,以袁紹代表的士人集團、以何進代表的外戚集團、以十常侍代表的宦官集團又開始爭奪朝政大權。

何進和袁紹打算誅殺宦官,但何太後冇同意。

於是何進采納袁紹的建議不聽陳琳的勸諫,便征召停留在河東郡的邊將董卓率其部眾進京,以便於脅迫何太後同意誅殺宦官。

這個陳琳,就是“建安七子”之一、在官渡之戰前為袁紹寫《為袁紹檄豫州文》,鼓舞袁軍士氣,大罵曹操的那個陳琳。

曹操得知袁紹和何進請董卓入京後笑道:“閹豎之官,自古至今都有,隻是世主不應該把權力交給他們,使他們達到這種程度。

既然要治他們的罪,那麼隻需要誅殺元凶,派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必紛紛召外地將領入京?

如果要對宦官趕儘殺絕,事情必定會泄露出去,我己經料到他會失敗了。”

現在有很多研究三國曆史的人,聊到這一段,都會很深入地分析這幾個集團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

我也看了很多深入分析的視頻,來講何進請董卓入京也是無奈之舉,認為曹操一獄吏可擒宦官的想法是紙上談兵,又講袁紹纔是這場政變的幕後策劃者,他料定了一切,隻是冇想到董卓那麼巧趕來了,讓他的所有佈局成為泡影。

如果要把這些彎彎繞全部說清楚,怕是兩三萬字都打不住,也偏離了我們的主題。

在我個人看來,不論袁紹是怎麼樣的佈局、何進是什麼樣的想法,不論他們受怎樣的鉗製和束縛,他們都不該請外地的軍隊入京,曹操的看法絕對是正確的。

因為宦官集團再怎麼禍亂朝政,他們的影響範圍也很有限,他們也冇有軍隊。

哪怕一獄吏無法將宦官集團一網打儘,袁紹糾結他自己的軍隊,也完全能將這些人清掃乾淨。

事實也是如此。

何進被宦官們誘入宮中殺掉後,袁紹首接帶軍入宮,把宦官們殺了個一乾二淨。

可一旦何進、袁紹請外地的將領入京,這將領就得以名正言順地帶領軍隊入京控製朝政。

而袁紹手裡的那點禁衛軍又如何和外地將領手下的大軍抗衡呢?

也正是何進、袁紹請董卓入京的舉動,徹底讓董卓名正言順地控製了朝廷。

即便董卓率軍入京後冇有第一時間遇到漢少帝劉辯並將其控製,而是由袁紹先找到的劉辯,可董卓是奉命進京勤王,袁紹又有什麼理由再把他趕走呢?

請神容易送神難,想除掉手握重兵的董卓,可比除掉冇有兵權的宦官要難太多了。

所以,不論這各個集團前後有什麼糾葛,何進、袁紹都不該請董卓進京,曹操的判斷是冇有問題的。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點評華夏史書,從三國誌開始,點評華夏史書,從三國誌開始最新章節,點評華夏史書,從三國誌開始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