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後的童年 第1章 作者的話在線免費閱讀

小說:六零後的童年 作者:李白 更新時間:2024-02-18 18:26:14 源網站:CP

有種說法受到普遍認同:所謂的鄉愁,其實就是對童年時光的留戀。

為什麼是童年時光,而不是風華正茂、事業巔峰,甚至不是初戀時光?要搞清原因,就要剖析一下童年時光。

童年是人生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可以馳騁天性,揮灑才智,追逐快樂。

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在父母撐起的藍天下,儘情嬉戲,每一天都是快樂時光。

兒童的世界是單純的,是由兒童構成的,隻有遊戲的規則和遊戲的快樂,認識的不認識的,都能融合到遊戲之中,追尋各自的快樂。

童年的行為是順應天性的,是追逐快樂規避煩惱的,這種時光隻有晚年纔可能迴歸:“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兒童的世界是共贏的,兒童收穫的快樂不是有限的,你有了我就冇有,而是不斷湧現無窮無儘的,人越多快樂就越多,人人都有足夠的快樂。

兒童的世界是有獲得感的,除了遊戲的快樂,還有成功的喜悅、成長的喜悅,兒童遊戲大多是有勝負、有輸贏、有收穫的,如“占城”等群體遊戲,是有勝負的,“彈杏核”等個體遊戲,是有輸贏的,釣魚、打鳥等,是有收穫的。獲勝者,固然有成功的喜悅,失利者,也有學到了技能的喜悅,而遊戲本身,就是最大的快樂。

兒童的世界是富於創造性的,有些遊戲、用具是傳承過來的,有些則是創造出來的,如用高粱稈做衝鋒槍,就是看了戰爭題材電影想出來的,用薺菜編草帽戴在頭上,也是看了電影後的創造……孩子們不會嘲笑你,而是樂於模仿。

兒童的世界是平等的,無論你是誰家的孩子,在兒童的世界裡,都是平等的玩伴,父母隻是孩子的家長而已,是兒童世界的局外人,對彆人家長的感受隻是隨不隨和、愛不愛說話而已。

童年的記憶最多、最清晰,自家障子外那棵鮮紅帶有黑色斑紋的鬼筆草,那條曾經打水漂兒、釣魚的小河,那隻在柵欄枝頭上捉到的通體金黃的蜻蜓,那條兩邊草棵中時常有螞蚱跳起的小徑,那隻從高粱地上空飛過,翅膀有節奏地一張一合,叫聲清揚的金鐘……都清晰地印刻在了腦海中,成為抹不去的永恒記憶,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清新、越來越美好,這是其它人生階段的記憶難以比肩的。

這一切,大概就是人們留戀童年時光的原因吧。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時代風貌的縮影。在漫長的曆史時期,由於社會發展緩慢,童年時光也變化不大。今天讀古詩,從唐代李白的“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到北宋範雷震的“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再到清代袁枚的“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我們很難感受到千年的時光變遷。

六零後的童年卻很特殊,正處在“或躍在淵”到“飛龍在天”之間的短暫平靜期,堪稱時空中轉站,具有得天獨厚的豐富性。

眾所周知,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此前是漫長傳統社會慣性或變相的延續,此後則是社會主義製度建立後積蓄力量、迅猛發展的钜變。六零後的童年正處在積蓄力量的時期。這一時期,經過十多年建設,社會麵貌根本改觀,人民生活穩定,醫療水平大幅提高。50年代,嬰兒死亡率還很高,當時很多家庭都有“扔了”(即夭折)的嬰幼兒,到了60年代,這種現象幾乎就冇有了,足見社會進步之大。

六零後的童年時期,社會發展穩定,十幾年間,生活變化不大,人民解決了溫飽問題,幸福感很高,因此,六零後的童年是輕鬆快樂的、長在土地上的、豐富多彩的,極可能是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當然,這個時代也有貧窮的煩惱,突出表現在嫁娶上,但這個煩惱與兒童無關,全由大人承擔了,家鄉有句歇後語“老兒子娶媳婦——大事完畢”,反映的就是這一情況。

六零後的童年,承襲著豐厚的傳統,“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些古詩中的童年,對於六零後來說,絲毫冇有時間上的疏離感,而是倍感親切,這些簡直就是自己童年的寫真。由此也可以感受到傳統社會發展的緩慢。

六零後的童年,至少在鄉鎮,很少見到兒童讀物,學齡前是聽著爸爸媽媽講的一代一代傳承的故事度過的,上學後,學習的則是科學的現代知識。

六零後的童年,幾乎冇有玩具,玩具都是自製的,如風箏、風車、彈弓、蜘蛛網等,遊戲或活動多在戶外進行,內容也多是傳承下來的,也不乏個性創造。因此,六零後對於自然是親近的。

到了七零後,尤其是八零後的童年時期,社會進入飛速發展期,童年的內容也日新月異。自製玩具成為了曆史,產品玩具不斷推陳出新,從簡單到複雜不斷升級換代,由機械玩具發展到電動玩具,從動畫片發展到遊戲機、手機電腦遊戲,一些玩具甚至是曇花一現,形不成記憶,兒童也疏離了大自然和同伴,回到房間各自在螢幕上進行電子遊戲。

有人說,六零後的童年是最豐富的童年,這應該是符合實際的。六零後的童年,前承啟後,安逸穩定,簡單純真,豐富多彩,自然和諧,是一代人揮之不去的鄉愁。其間的生活形態、生活場景、生活器具,曆經多次鳥槍換炮的迭代,大多都寄存在了記憶之中。記錄下這段時光,權當存檔吧。如果這段“異時風情”能夠撥動讀者心絃,則是意外的欣慰。

這裡記錄的是遼北小鎮的六零後童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它地區同一時期的童年,自應有其獨特的風采。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六零後的童年,六零後的童年最新章節,六零後的童年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