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第一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曆史大咖是秦始皇。

公元前215年,剛剛一掃**的秦始皇帶著超豪華的團隊來到一個被稱為“神嶽”的臨海小山。他要在這裡祭祀海神,求取長生不老藥。

當時擔任始皇祭祀首席技術顧問的是一個叫盧生的方士。

盧生的技術很過硬,經過他一番操作,海神出現在秦始皇麵前:

海神身形巨大,人首魚身,口吐人言,麵目奇醜,連它自己都自慚形穢,見到始皇帝第一句話就是“不要畫我”。

始皇帝是個從來不會聽從彆人指令行事之人。麵對海神,他還是表麵答應,但是腳下卻偷偷描摹海神的尊容。

海神是神,一怒之下,退回大海,發誓永不再現。

海神遵守了自己的諾言,一百多年以後,另一個自詡功蓋始皇帝的叫劉徹小夥子得到海神的傳說,於公元前110年,來到秦始皇見到海神的地方,祭祀海神,煉丹尋藥,渴望與海神一晤。劉徹虔誠地等了七七四十九天,海神還是冇有出現。

海神被自己的誓言鎖在了深海。

陸地上再冇有人見過它。

說實話,不是我吹牛,昔圭也冇有見到過。

但是世間對於海神的傳說卻日久彌新,對於海神的追尋一刻都冇有停止。

又過了三百年,一個小名叫阿瞞的漢獻帝手下第一朝臣帶大軍平定北方,凱旋歸來,途經“神嶽”,記起始皇漢武和這座小山的傳說,五十三歲的他忽然豪氣乾雲,登山觀海。海神依然不見首尾,但是阿瞞卻絲毫不悔,因為他在海上看見了另一個來自遙遠的地中海的女神:繆斯。

在繆斯的指引下,阿蠻思如泉湧,迎風而歌:

《觀滄海》、《冬十月》、《士不同》、《龜雖壽》。

一口氣連寫四歌,就連這四首歌前麵的引子《豔》都是絕世好詩,合在一起並稱《步出夏門行》。

特彆是《觀滄海》和《龜雖壽》,此曲隻應天上有,千古絕唱唱到今。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半百已過的阿瞞是個通達的人,他對於長生不老已經不再相信,“神龜雖壽,猶有儘時”,生命對於人和神龜是一樣的。不可能長生不死。不過他並不頹廢,“老驥伏櫪,誌在千裡”。

往事越千年。

公元一九五四年夏末。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的偉大導師詩人毛潤之帶領一班同誌到北戴河開會。

一日大雨兼巨風,大海汪洋,白浪滔天,風雷如吼,漁船博波,年逾花甲的**觸景生情,巨筆如椽,詠哦間,一篇《浪淘沙.北戴河》一揮而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秦皇島之名來自秦始皇,魏武即是阿瞞,千年往事,山海依舊,隻是“換了人間”。

主席的豪情和格局也就在於“換了人間”。

秦皇漢武,魏武,**與此地如此淵源,這是哪裡?

這就是碣石山。

碣石山,位於今天河北境內,古時除五嶽之外的神嶽。

碣石山屬燕山餘脈,主峰為仙台頂,是登山觀海的絕佳之處。

碣石山據傳得名於大禹。《山海經》中曾經提及。

到了春秋戰國時,這裡是結廬修仙的好地方。

然而,真正使碣石山聞名於世的是魏武曹操和**的不朽詩篇,而不是秦皇漢武的神怪和丹藥。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三國演義那些人和事,三國演義那些人和事最新章節,三國演義那些人和事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