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秦漢時期,是中國文化的定型期,奠定了中國的政治文化體製。楚歌、楚辭由楚地向全國普及,成為漢代文學的主要精神。文學成為“潤色鴻業”與娛樂宮廷的重要工具。文學的發展與經學的昌明雙向互動。

秦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箇中央集權製的大統一的封建帝國,並采取了一係列鞏固政權的措施,但嚴酷的**政治統治使之很快走向了滅亡。秦在文化上推行的也是極端**政策,禁錮思想、摧殘文化,使秦代學術文化一派凋零,文學自然難以有所成就。魯迅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漢文學史綱要》)。

漢代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是中國曆史上的繁榮昌盛時期。政治的統一、經濟的強盛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漢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是“獨尊儒術”,經學的昌盛影響了文學觀念與文學形態。但漢代思想文化仍存在著一定的相容性,它吸納了道、法、陰陽等諸子思想,以及楚文化的因素,這對文學創作也有一定的影響。

漢代的文學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西漢初期文學,是漢代文學的初創期,包括漢初至景帝時期的文學。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基本上沿襲著戰國文學的餘緒。主要成就在於政論散文和辭賦。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陸賈的《新語》、賈誼的《新書》,以及晁錯的《論貴粟疏》等。文章思想內容的現實針對性很強,其中總結亡秦的曆史經驗教訓的文章占有相當的數量。文章大多恢宏開闊,疏直激切,氣勢奪人,頗有戰國文章的遺風。辭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賈誼的《吊屈原賦》《鴟鳥賦》和枚乘的《七發》等。這一時期的辭賦創作體現著由楚辭向漢賦過渡的特征。

2.西漢中期文學,是漢代文學的全盛期,包括武帝至宣帝時期的文學。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是兩漢的全盛時期。新體賦的創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司馬相如、東方朔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散文主要有史傳散文和政論散文。史傳散文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司馬遷的《史記》,尚有先秦文章之遺風。政論散文有經學大師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及對策文,開始向儒家典雅醇厚的文風轉變。淮南王劉安主持賓客編著的《淮南子》仍承繼著先秦諸子之餘緒。還有桓寬的《鹽鐵論》等。

3.西漢後期至東漢前期文學,是漢代文學的中興期,包括西漢元帝至東漢和帝時期的文學。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仍以辭賦和散文為主體。辭賦的著名作家有揚雄、班固、張衡,

模擬前人和更加琢磨技巧是創作的基本傾向。散文的形式多樣,作品眾多,有劉向的《新序》《說苑》、揚雄的《法言》《太玄》、桓譚的《新論》、班固的《漢書》、王充的《論衡》等。文章的思想和風格大都受經學的影響。

4.東漢後期文學,是漢代文學的衰落和轉變期,包括安帝至靈帝時期的文學。辭賦的創作出現了大賦衰微小賦興盛的局麵。張衡、趙壹、蔡邕、陳衡等人的抒情小賦的創作體現了這種轉變。文人五言詩的創作進入了新階段,出現了《古詩十九首》這樣的成熟之作。東漢後期的散文主要是政論散文,有王符的《潛夫論》、仲長統的《昌言》。

5.此外,漢代樂府民歌的創作相當興盛,對文人詩歌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漢賦****

漢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它從楚辭發展而來,講究修飾,注重句子的整齊美、節奏美,講究鋪張。

漢賦主要有兩種文體:一種是騷體賦,盛行於漢初;另一種是散體大賦,興盛於漢葉。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譽為“漢賦四大家”。

【知識拓展】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自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可見在漢代,“賦”是最重要、成就最高的文體。

漢賦富有“巨麗之美”,其篇幅宏大,結構上一般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表現手法上主要采用鋪排的句式和誇張手法敘事體物;辭藻濃豔華美。賈誼的《吊屈原賦》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品。枚乘的《七發》標誌著漢代散體大賦的正式形成,司馬相如的《子虛賊》和《上林賦》則代表了漢大賦的最高成就。張衡的《歸田賦》是抒情小賊的代表。

張衡***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南陽)人,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天文學方麵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漢賦的轉變,由他開其緒端,他的《歸田賦》,形式短小,一掃鋪采摘文、虛誇堆砌的手法,運用清麗的文句,抒寫了自己的懷抱,由描寫宮廷遊獵而專供帝王貴族賞玩的作品,變為作者言誌抒情之作,這一轉變是很重要的,開了寫作抒情小賦之先河。

張衡發明瞭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

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是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劉邦打天下時,手

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蕭何、張良、韓信居功至偉,被史學家稱為“漢初三傑”。

【知識拓展】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傑出的軍事家,為後人留下了“背水為營”“十麵埋伏”等大

量的戰術典故。

張良,秦末漢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勳,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

中,決勝千裡之外”。

蕭何,西漢初期政治家,曾慧眼識才,力薦韓信,後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屬四川成都市〉人,是西漢著名辭賦家。他的作品辭藻富麗,結構宏大,後人稱之為“賦聖”。其主要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美人賦》《長門賦》等,成語“子虛烏有”就是出自他的《了虛賦》。此外,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知識拓展】

《長門賦》以騷體寫成,幽怨深婉,情味雋永,為曆代宮怨作品之祖。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古琴曲,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誌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個是風流倜儻的才子,一個是喪夫新寡的佳人。某日席間,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卓文君一聽傾心。可是他們的愛情受到卓文君父親的強烈阻撓,於是二人為愛私奔,成就了一段愛情佳話。

枚乘*

枚乘是西漢辭賦家。代表作品有《七發》《柳賦》《梁王菟園賦》等。

《七發》辭采華美、氣勢壯觀,標誌著漢代散體大賦的正式形成,並在賦中形成了一種主客合答形式的文體一—“七體”。

賈誼**

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世稱賈生。後因官場排擠,被貶謫為長沙太傅,世稱賈長沙、賈太傅。

賈誼擅作散文和辭賦。散文的主要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鵬鳥賦》最為著名。

【知識拓展】

《賈誼新書》是賈誼的政論文集,由西漢後期劉向整理編輯而成,集中反映了賈誼的政治經濟思想,開篇即為著名的《過秦論》。

《過秦論》分為上、中、下三篇,主要是議論秦政的過失,分析秦王朝滅亡的原因,總結秦亡的教訓。全篇感情充沛,氣勢奔放。作者除了運用鋪張描寫和對照手法,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之外,還較多地運用了排比句和比喻,增加了文辭的華麗。

《陳政事疏》是賈誼的另外一篇長篇政論散文,主要論述了蓄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被稱為“萬言書之祖”。

家淮南子》**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屬於雜家作品。該書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係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儲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主要有中國古代四大神話傳說: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後羿射日、嫦娥奔月,還有大禹治水,以及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等。

《史記》

《史記》由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被撰寫,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大約3000年的曆史。全書共130篇,52萬餘字。

書中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個部分。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特彆是封建帝王的本來麵目,對統治階級的奢侈、殘酷及其內部爭權奪利的醜惡行徑進行了揭示,對貪官汙吏欺壓無辜的罪行進行了批評和譴責。

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創作宗旨創作了這部史書,魯迅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知識拓展】

《史記》各部分分類:

本紀:記曆代君主或實際統治者之事。表: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大事記。

書:有關經濟、文化、天文、曆法等的專門論述。世家:世襲功臣、貴族的傳記。

列傳:本紀、世家以外的各個階層代表人物的傳記。

《史記》中的重要成語有:負荊請罪、暗度陳倉、彬彬有禮、不寒而栗、背水一戰、臥薪嚐膽、前倨後恭、毛遂自薦、破釜沉舟、平步青雲等。

《史記》名句彙總: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紀》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駐不逝。駐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失之毫厘,謬以千裡。—《史記·太史公自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一《史記·陳涉世家》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班固***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縣東北)人,是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出身儒學世家,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班固的主要作品是紀傳體斷代史《漢書》,並與司馬遷合稱為史學界的“班馬”。

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是《兩都賦》,“兩都”指的是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由東漢班固編撰。記載了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曆史。其體例基本繼承《史記》,全書共 100篇,分為十二紀、八表、十誌、七十傳。《漢書》把《史記》的“本紀”省稱“紀“,“列傳”省稱“傳”,“書”改曰“誌”,取消了“世家”,漢代勳臣世家一律編入傳。

《漢書》繼承併發揚了先秦以來中國史學“直筆”“實錄”的優良傳統,較為全麵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麵貌。語言富麗典雅而又凝練,是史傳文的典範。

《漢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誌》並稱為“前四史”。

【知識拓展】

班固卒時,《漢書》的八表及天文誌尚未完成,漢和帝命其妹班昭續作八表,馬續補作天文誌。

《漢書》記載的時代與《史記》有交叉,漢武帝中期以前的漢朝西漢曆史,兩書都有記述。這一部分,《漢書》常常移用《史記》。但由於作者思想境界的差異和材料取捨標準不儘相同,移用時也有增刪改易。《漢書》新增加了《刑法誌》、《五行誌》、《地理誌》、《藝文誌》。《刑法誌》第一次係統地敘述了法律製度的沿革和一些具體的律令規定。《藝文誌》多載詩歌、學術與經世文章,講述學術源流,把文學與學術、文獻納入史的視野,儲存了大量珍貴的古代文化史資料,是《漢書》的一大貢獻。創立了《地理誌》,儲存了古代地理沿革、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重要資料。

《漢書》思想不如《史記》深刻開闊,儒家正統思想的色彩較濃。在藝術特色上,不像《史記》那樣繪聲繪色誇張場麵、渲染氣氛、描寫情節,而是在娓娓敘談中簡煉準確地勾畫人物,使各樣人物的心理神情也躍然紙上。其敘事詳密謹嚴,語言簡潔規範、整飭富贍。《蘇武傳》是《漢書》極具代表性的一篇。

《漢書》名句: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東方朔傳》

漢樂府**

漢樂府,主要包含兩種意思。兩漢時,所謂“樂府”是指音樂機關,它一方麵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另一方麵還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

魏晉六朝時,“樂府”由機關的名稱轉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這些詩歌反映了漢朝時民間的風貌,以其匠心獨運、高超熟練的敘事技巧,以及靈

活多樣的體製,成為中國古代詩歌新的範本。

代表作品有《陌上桑》《孔雀東南飛》《十五從軍征》等。【知識拓展】

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是收錄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總集。樂府詩歌的藝術特色是:

(1)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為古代敘事詩奠定了基礎。

(2)著意於人物的描寫,例如《陌上桑》裡對羅敷之美的直接描寫。(3)善於運用比興和鋪陳的手法。

(4)形式上以雜言和五言為主,對五言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5)語言樸素自然,生動活潑,往往使用口語,富於表現力。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是漢代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最早見於徐陵的《玉台新詠》,題作《古詩無名人(氏)為焦仲卿妻作》,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將其題為《焦仲卿妻》,後人常取此詩首句,名為《孔雀東南飛》,全詩350多句,1700餘字。

該詩講述的是焦仲卿和劉蘭芝這一對恩愛夫婦,由於受到封建禮教的逼迫而分離,最後雙雙殉情的悲劇故事。在結尾處,劉蘭芝夫婦化為鴛鴦,相隨相伴,表達了作者的美好理想。

這首長篇敘事詩深刻地反映了禮教對真情的摧殘,歌頌了劉蘭芝夫婦的反抗精神和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對後代同類題材的文學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孔雀東南飛》與北朝民歌《木蘭詩》並稱“樂府雙璧”。

【知識拓展】

“樂府雙璧”指的是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詩》。這兩首詩都是敘事長詩,以其深刻的社會思想意義和極高的藝術成就,為曆代文人所推崇。

《木蘭詩》中的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充滿了傳奇色彩。這首詩雖然屬於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南朝蕭統的《文選》。其反映的主題主要是閨人怨彆、遊子懷鄉、追求享樂、失意人士的矛盾和苦悶等,藝術特色是長於抒情,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i詩的最高成就,南朝文人劉概在《文心雕龍》中稱其為“五言之冠冕”。

代表篇目有《行行重行行》《迢迢牽牛星》等。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由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撰寫,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全書共分為540個部首,收錄了9353個字,在解釋字義的時候,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製度、禮儀等內容。該書在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瞭解釋。

六書**

“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首見於《周禮》,清代以後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六書是最早的關於漢字構造的係統理論。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最新章節,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