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資訊!”

吐槽一下,陳易就選擇粒子推進器的控製技術。

大量的技術資訊和公式原理在腦海裡浮現。

“這是一種晶片的設計圖,還有電場和磁場的控製演算法,演算法涉及了磁場耦合N退相乾,乾涉等原理。”

“這演算法,感覺托卡馬克裝置也能使用,能夠極大減少核聚變裝置的磁場損耗,減少裝置自身的能源消耗。”

“不過要想完全發揮演算法的效能,還需要特製的晶片......”

花費了兩個多小時。

陳易大概理解消化讀取的資訊知識,眼裡露出一絲感慨。

“之前的腦電波虛擬意識機器,需要專用晶片才能完全發揮設計的效能,現在離子控製也需要專用晶片。

可以想象。

隨著物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設備會需要專用的晶片。

看來有時間,有必要弄個晶片生產線,自己造晶片。”

陳易先在自己的計劃表把這個事情記上,繼續對離子推進器調整升級。

這次調整升級的屬性,是效率。

讀取技術資訊,陳易發現。

這是一種低電阻的導體材料技術,一種特殊的線圈構型。

雖然比不上超導材料的零電阻。

但比日常使用,低電阻的銅材料,還要低四個數量級有餘,達到了1.34× 10^(-12)Ωm

而這種特殊的線圈構型,通電產生的電磁場和離子的耦合性更好,對離子的約束和加速效能更加優越。

簡單理解,就是消耗更少的能量,獲得更大的加速。

一邊是減少電阻損耗。

另一邊是提升加速效果。

兩者疊加,效率是目前天和空間站的HET-80霍爾推進器的百分之186。

“強度和質量,不能單一調整升級,隻能等碳纖維列印機買回來再試了。”

先後調整了速度、控製、效率三個核心屬性,讀取技術資訊,時間就已經過去半天。

陳易出去吃了一個午飯。

回來使用之前的無人機配件,還有通過張教授購買的雷達組件。

重新調整製造了一批航電主控、通訊、雷達拍攝等配件。

中午兩點半,秦小漁帶著送貨人員,把購買的五輛三元鋰電動車,還有兩台高精度碳纖維3D列印機,以及兩台3D金屬聯合列印機送了過來。

碳纖維列印機,是市麵上一種比較大型的機器。

配合自動跟隨工作台和自動高度儀,可列印的工件直徑最大達到了2米。

其中聯合的列印機,有兩組不同的列印噴頭。

一組負責列印金屬組件,另一組可以聯合列印塑料、碳纖維。

這樣的列印機,專門針對多種材料契合在一起的產品進行的設計。

陳易正好拿來列印製造離子推進器。

因為離子推進器內部產生電場的線圈,正好是契合在推進劑內部。

“速度屬性讀取的技術,帶來離子推進器的結構,電場佈局,軌道佈局等。

控製屬性讀取的技術,帶來了控製演算法,雖然冇有專用晶片,但通用晶片也能適用。

效率屬性讀取的資訊,帶來一種新型導線材料,這個材料暫時冇辦法生產替換,但特殊的線圈構型卻冇有問題。

這些技術全部組合起來,足夠生產一台離子推進器的原型機。”

陳易整理今天調整升級獲取的技術,理清自己的思路之後,戴上虛擬頭盔。

嘀!

旁邊的電腦開機,打開CAD軟件。

大量的線條和結構工件,在陳易腦電波的虛擬控製之下,以一個驚人的速度開始繪製。

不到一個小時。

一左一右兩台離子推進器,包括無人機的機身,這就被陳易繪製設計了出來。

引擎的設計,涵道進氣涵道經過調整,改換成進氣衝壓涵道,讓高速效能更優越。

機身的設計,是參考登月無人機高達40屬性的機身,進行一定的放大和調整,確保機身的結構穩定和氣動佈局的效能。

噠噠噠!

電腦連通列印機,列印機的噴口開始噴出炙熱的粉末。

這些粉末按照一定的軌跡和高度比例堆砌到一起,在高溫之下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一個個離子推進器和無人機機身的組件。

花費了四個多小時,四台大型3D列印機全功率工作。

終於在晚上七點,陳易要的全部無人機組件生產出來了。

“碳纖維打造就是不一樣,到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陳易拿起一塊冷卻好的組件,在手裡掂了兩下,感覺就一個字。

——輕。

碳纖維的密度,一般在1.7。

這聽上去好像冇多大感覺,但要知道,陳易之前使用最輕便的鋁合金,普遍也要2.8。

如果使用鈦合金,密度一般達到4.5以上,其他的鎳合金密度更是超過7.5。

這樣的密度差距,代表同樣設計的一款無人機,使用鈦合金重量100千克,換成碳纖維,重量最多就40千克。

“怪不得,超跑都是使用碳纖維車身,這省下來的重量,無疑能更好地提升超跑的效能和圈速。”

陳易感慨一聲,拿起列印好的組件,還有花費四十多萬疊加升級準備的通訊、雷達、液壓輪組等配件,開始組裝。

組裝完成,調整一下穩定屬性,消除列印精度帶來的問題。

很快,一架使用離子推進,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無人機,出現在眼前。

無人機的機翼和機身幾乎融合在一起,形狀就如同一個尖銳的三角形,類似於最新版的偵8或者對麵的S72-黑鷹。

物品:離子推進無人機

屬性:能源x0,速度x10.2(2.8),質量x21,穩定x35,強度x14,通訊x31.7,雷達拍攝x36.6,航電x34.5,美觀x9.8......

注:這是設計成熟,全世界獨一台的離子推進飛行器。

通過獨特的電場加速室設計,配合強大的控製技術,代替常規化學發動機燃燒室的燃燒膨脹做功,讓它成為了一款獨一無二的電推無人機。

彆看它速度低,搭配高容量的能源模塊,可以保持長時間的加速,輕鬆超越現有的大氣層內飛行器。

“速度10.2,太空的速度也有2.8......這倒是一個驚喜,原本以為大氣層內最多9點多,太空1點多。”

陳易看著無人機的速度屬性,心裡露出幾分意外。

作為無人機的設計者,他自然清楚。

10.2的速度,這是在低空打開衝壓進氣涵道,配合離子推進的速度。

而2.8的速度,這是到了太空,冇有外部進氣,全靠離子推動的速度。

“測試一下整機的重量和推力表現。”

陳易抱起無人機往旁邊的地秤走去,經過三次的反覆測量,無人機的重量確定了。

13.9公斤.

經過一係列的技術整合,結構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組件,還有替換碳纖維材料,整個無人機的重量,縮減到一個驚人的數值。

哪怕後續裝備上高能電池,離子推進劑,耐高溫塗層,整機的重量也不會超過40公斤。

“有點猛啊。”

陳易露出幾分驚喜,抱著無人機來到另一邊的測試台,接上外部電源開始測試。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重複測試。

最終,陳易確定了離子推進器在不同狀態的推力數值。

在低空低速的情況,噴射質量最大化,兩台引擎併發的推力達到了8.46千牛,按40公斤的滿載重量算,推重比達到驚人的一比二十一。

噴射速度在亞音速階段,兩台引擎併發的推力是5.34千牛,推重比一比十三。

噴射速度在超音速階段,這時,因為速度進入衝壓涵道的最大效能區間,兩台引擎的推力不降反升,達到5.89千牛,推重比一比十五。

這個推力提升,將從超音速一直持續到噴射速度3.5馬赫,之後就是極速的衰減。

等到了5馬赫狀態,兩台引擎併發的推力就隻剩下2.85千牛,推重比一比八。

但無論是哪一種狀態,隻要是2萬米高空以下,5馬赫速度的範圍內。

這離子推進無人機的表現,都不會比之前的太空衝刺無人機弱。

如果進入太空,續航時間和持續加速能力,更是吊打太空衝刺無人機,吊打登月無人機。

“太強了!”

“這半個月的學習和努力冇白費!”

陳易有些興奮的呼喊:“今晚搞個超高能電池,再給無人機弄一層熱障保護塗層,明天就能正式試飛!”

PS:各位讀者老爺,求推薦票,求月票,求追讀!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我航模up主,會造飛船很合理吧,我航模up主,會造飛船很合理吧最新章節,我航模up主,會造飛船很合理吧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