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半個多小時,消耗了8度電。

看功耗曲線,低速時最省電,亞音速最穩定。

突破音速之後,功耗就開始極速上升。

這樣按照百分之30是低速,百分之30亞音速,剩下百分之40超音速綜合計算。

要想達到1000公裡的綜合續航,無人機的電池總容量需要20到22度電。

考慮我個人比較喜歡飆機,出門超音速,升空就是4馬赫5馬赫,保險起見要30度電以上......”

製造超高能電池之前,陳易列印出無人機測試的功耗曲線。

經過一番計算,得出一個無人機需要的電池參數數值。

離子推進。

本質是消耗電能產生電場,對離子進行加速的一種推進方式。

這樣離子推進無人機的能源,自然也是搭配電池的充電款。

格局大一點。

這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油改電的新能源無人機。

“最新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已經做到了300Wh/KG。”

“但要想達到30度電的容量,這需要100千克的電池,重量嚴重超標了。”

現在的無人機還需要噴塗一層熱障保護塗層,避免熱障的高溫,破壞了碳纖維的結構。

雖然碳纖維是耐高溫,承受1700攝氏度的高溫都冇問題。

但跟碳纖維一起的樹脂,隻能耐受幾百攝氏度的溫度。

必須要進行一定的塗層保護,避免被超音速的熱障損壞。

這部分的重量,陳易計算了一下,大概需要2公斤。

另外,考慮到升空極限。

無人機還需要自帶一些離子推進劑,這部分大概需要10公斤的預算。

機身再占據13.9公斤的重量。

按照總重40公斤的設計,留給電池的預算就隻有14公斤。

這樣電池的能量密度,必須要達到2150Wh/KG。

“開搞吧,正好給翼飛增加一些技術儲備,科技改變世界。”

陳易呼喊一聲,一腳把旁邊的鴨迪三元鋰電動車踹倒,拆解出全部的機殼和車架配件。

鐳射掃描得出原始結構圖像,陳易戴上虛擬頭盔,打開CAD軟件,開始對這些結構進行億點點的優化。

一法通則萬法通,頭頭物物儘圓融。

讀取資訊和虛擬學習,陳易現在精通超音速飛行器,精通太空航天器的結構設計,氣動佈局設計。

現在反過來,設計優化一台電動車的結構,這簡直不要太簡單。

不到半個小時,電動車的結構穩定就優化完成,結構重心也優化完成,最後的車身氣動佈局也優化完成......

旁邊的兩台碳纖維3D列印機,開始噴射出炙熱的粉末,宛如堆砌房子般,列印出一個個電動車的車架和車身外殼。

夜晚十一點。

電動車的組件列印完成。

陳易拿過去噴漆房,對這些組件一一噴上油漆。

等油漆晾乾之後,一番組裝。

一台碳纖維製造,造型低趴修長,宛如科幻產品的電動車就新鮮出爐了。

物品:一台精緻美觀的碳纖維電動車

屬性:能源x6.2,速度x3.8,電控x5.2,穩定x27.3,強度x19.2,美觀x22.8......

注:這是一台精緻,使用碳纖維造價昂貴的電動車,雖然它擁有航天級的氣動佈局,擁有航天級的穩定設計,航天級的重心設計,但放心,它依舊隻有25km/h的極速......

“淦!”

“忘記新國標限速這事情了!”

“鬥氣化馬,隻要你的馬能跑30公裡的時速,再牛逼的電動車都追不上你。”

陳易看到電動車的備註評價,霎時間無語了。

“冇提前想到新國標的限速,這麼晚了,找人解開限速也不方便。”

“現在總屬性超過80,按照最大屬性不能超過其餘屬性之和的規則,能源屬性可以調整升級到40以上,這應該足夠了......”

陳易原想著找人過來解碼,取消電動車的限速。

但一看時間。

差不多淩晨十二點,這又放下了手機。

計算一下電動車的初始總屬性,發現能源屬性可以調整到40。

陳易決定不找人解控了,現在就開搞。

七彩的光芒綻放。

待光芒散去。

原本如同科幻作品的電動車,開始迴歸到現代風。

美觀:22.8→12.8

能源:6.2→16.2

檢測某項屬性超越初始數值,請問是否讀取資訊?是/否!

“讀取!”

陳易冇猶豫,選擇了讀取。

大量的資訊在腦海浮現,很快,陳易就理解了這些技術資訊。

“全固態鋰電池,技術一般般,能量密度860Wh/KG......繼續!”

陳易繼續,降低穩定和強度等屬性,調整升級到能源屬性。

數分鐘過去,光芒散去,陳易繼續讀取資訊。

“能源屬性26.2,負極由石墨材料,換成了半矽碳材料,能量密度達到了1890Wh/KG.”

“看來這負極矽碳材料,應該就是下一代鋰電主要方向。”

繼續調整和讀取資訊。

能源屬性36.2,負極材料變成全矽碳材料。

能量密度達到了3689Wh/KG,來了一個飛躍式提升。

能源屬性41.2,矽碳負極材料的配比進行了優化。

電池的結構進行了優化,能量密度5216Wh/KG。

“5216Wh/KG,感覺還不是碳矽負極材料的極限......繼續優化,應該能到達6000Wh/KG的能量密度。”

“不過真要到這裡,差不多也應該是鋰化學電池的能源極限了。”

陳易讀取全部的資訊,心裡進行一番分析。

這5216Wh/KG能量密度的全固態碳矽鋰電池,還有一定的優化空間。

不過,再優化,陳易猜測也差不多到鋰電池的密度極限。

雖然傳聞還有1.2萬Wh/KG的鋰空電池。

但對這方麵有過一定瞭解的陳易明白,1.2萬Wh/KG是去掉其他一切電池配組件,單從摩爾分子計算的一個文字藝術的謊言。

真實的鋰空連1000Wh/KG都難突破,而且技術難度很高,還需要用到黃金這樣的貴重金屬。

根據讀取的全套電池技術,陳易把26.2屬性,能量密度達到1890Wh/KG的技術進行一番調整。

縮減一部分能量密度,更進一步的提升安全性。

最後,一份1400Wh/KG,安全比磷酸鐵鋰還要強上幾籌的半矽碳鋰電池方案就新鮮出爐。

把這份碳矽電池技術跟製備工藝發給何鈺。

陳易開啟工作室之前製造涵道航模,配置的電池生產設備。

天矇矇亮。

陳易用光了工作室配置的七個滅火器。

一組碳纖維包裹,重達14公斤,單個模塊化設計,串聯到一起的電池終於被他成功製造出來。

物品:超高能碳矽鋰電池

屬性:能量x40.8,安全x10(-8.8),強度x19.2

樸實無華的三個核心屬性。

其中理論10,實際減去8.8的安全屬性,代表了陳易嚴謹的製造工藝。

“這電池太難了,跟以前的電池完全不一樣。”

陳易嘴硬兩下,把能源和強度各減去5點,把安全提升到11.2。

安全超越設計的理論值,確保不會發生電池半空起火的無人機事故。

“整體3480Wh/KG的能量密度,充滿電達到了48度。

另外電池是單個模塊化的設計,改進一下串聯方式,這就可以調整控製程式,增加副油箱拋棄,哦不對,是無電量電池拋棄程式。

哪個電池用完電,無人機就把哪個電池拋掉,進一步減少機身的重量。

如此多管齊下,哪怕喜歡飆機,達到現代戰鬥機的一半續航,1500公裡也完全冇問題......”

陳易把電池安裝上無人機。

改進串聯方式和控製程式,再給無人機噴上一層熱障防護塗層。

時間九點,朝陽正好,適合無人機試飛!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我航模up主,會造飛船很合理吧,我航模up主,會造飛船很合理吧最新章節,我航模up主,會造飛船很合理吧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