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山鎮 第1章 之楔子

小說:銀山鎮 作者:王守仁 更新時間:2024-03-27 12:48:21 源網站:CP

楔子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首都奉天殿,明武宗朱厚照百無聊賴地坐在“奉天敕命”匾額下聽著兵部尚書王瓊大談恢複“平米法”:如何攤派運輸費用到各個納稅農戶頭上,實行“富者多繳,窮者少繳”,則朝廷賦稅增多,天下定能安定雲雲。

朱厚照耐著性子聽著王瓊的高談闊論,心裡首犯膩味:你一個兵部尚書,忙活你兵部的事就是了,何必摻和戶部的事情。

你不就是趁我“先生”楊廷和回家丁憂了,一天到晚蹦躂個冇完。

看著階下內閣首輔楊廷和空著的位置發了一會兒呆,好不容易待王瓊奏請完畢,朱厚照微微緊了緊身隨口應付道:“朕己知曉,愛卿可退下了,朕隨後有旨意。”

見王瓊張嘴又要諫言,朱厚照忙努嘴示意站在旁邊的司禮太監溫詳,溫祥立馬會意高聲唱道:“有本上奏,無本退朝……”“臣有本要奏!”

未等朱厚照離開龍椅,右副都禦史孫燧走出列班,朱厚照無奈重歸寶座,探頭問道:“愛卿何事上奏?”

“江南西道虔州地區匪患叢生,以致民不聊生,匪患依結地利,結營紮寨,各立山頭各自稱王,匪盜甚是凶悍,贛縣主簿業己戰死。”

朱厚照一聽大樂,這不是有仗可打?

好玩好玩,發現自己有所失態,立馬變臉嚴肅道:“愛卿所言據實細細奏來,朕要禦駕親征,滅了這股匪患!”

“江南西道虔州之盜有五:大帽山者號贛賊,仙女寨、雞公嶺者號華林賊,瑪瑙寨、越王嶺者號靖安賊,王浩八為桃源賊,樂庚二、陳邦西為東鄉賊(出自穀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平南贛盜》)。

盜賊之間偶有爭鬥,然待官兵所至,則遙相呼應,現己攻占虔州幾座府縣,大有向周邊府縣蔓延之勢……”冇等孫燧說完,朱厚照勃然大怒:“匪盜猖狂,殘害朕百姓,攻奪朕府縣,在朕大明王朝亦妄敢稱王,此非造反不成?

王瓊,你即刻著兵部準備兵馬糧草,朕要親自帶兵剿殺了這股逆賊!”

“聖上絕不可以萬金之軀親自犯險!”

王瓊立馬跳出來反對,眾大臣隨聲附和,言辭錚錚者有之,苦苦哀求者有之。

看著奉天殿一片吵鬨,朱厚照不由得一陣心煩,這次估計又不得外出遊玩了,內心更是恨的一個牙癢癢。

“小小匪患何勞聖上親自勞心勞神,臣推薦一人,保準此人一去,匪患即除,還江南西道虔州一片清明。”

“所薦何人?”

朱厚照見自己撈不著仗打,連“愛卿”二字都免了,滿臉失意地問道。

“南都鴻臚寺卿王守仁,此人深通義理,又明軍事,可堪虔州剿匪大任!”

朱厚照瞅了瞅王瓊,這老小子識人還是有一套的,又想起前幾日收到的王守仁二次上疏《乞養病疏》,心裡就有點不樂意:此人雖大有才學,受點挫折就想撂挑子不乾,一副滿臉不滿的樣子,朕就是要晾一晾他,現在估計在南都閒的發慌吧。

哎,還是算了,既然虔州有事,也是該讓他挪挪地方做做實事了,隨即讚許地點了點頭道:“甚合朕意,朕亦深知王守仁之才,朕記得王守仁在先帝手上曾授兵部武選司主事,頗嘵軍事,加之曾在廬陵縣任職,對江南西道官場也有認知,王守仁可堪此大用,擢升王守仁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一體處理匪患之疾。”

朱厚照還是看準了王守仁,此時的王守仁己經在南都呆了兩年半時間,南都鴻臚寺卿完全就是個閒職,感覺朝廷還是對自己不公,才華抱負亦不得施展,王守仁不滿的同時也感到無助,雖二度上疏表達辭去官職歸隱山林之意,奈何聖上置之不理,聖意難測啊。

政事上實在難有作為,王守仁也就潛心研究“心學”,每天讀書、思考、講學,和友人及學生一起探討學問,常有所悟,便豁然開朗,日子過的倒也逍遙自在。

不幾日,聖旨抵達南都,王守仁甚是激動,準備停當,帶著貼身護衛王勁鬆和幾個隨從奔赴江南西道虔州。

虔州巡撫都察院設置於虔州,又稱“虔院”,轄南安、虔州,韶州、南雄州,郴州和汀州等州府。

明朝中期,江南西道虔州地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民生艱辛,因地處山地叢林,自然條件險惡,適合耕作的土地偏少,加上人口遷徙繁衍,人均耕種土地越來越少,當地不少貪官惡吏更是變本加厲層層盤剝,百姓苦不堪言,被逼無奈隻好跟隨匪徒占山為王。

雖為“匪徒”,除少部分為真正作惡之徒,大部分“匪徒”還是原本百姓居多。

彼時匪情甚是混亂:匪徒各幫派雖平日有爭鬥,但官兵一來,又抱團聯合一起抵抗官兵,其中還夾雜少數民族,尤其當地佘族的各種爭鬥,以及客家族群的爭鬥,致使匪患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此番剿匪,王守仁所帶貼身護衛王勁鬆,原跟隨王守仁父親南都禮部尚書王華,王華見其忠心耿耿,加之武藝超群,此去剿匪亦非易事,有王勁鬆護衛左右,大安老父親之心,剿匪必會有激戰,王勁鬆有勇有謀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於是王華特請旨朝廷恩準,擢升王勁鬆為南京兵部員外郎,追隨王守仁赴虔州剿匪,以期其才華得以施展。

王勁鬆,字開山,人如其名,“勁能斷鬆”,尤其擅長手上功夫,早年間,得一拳譜《五寸功》,經名師指點,加上自己勤學苦練,一拳打出可致碗口粗鬆樹斷折,人受其一拳,輕則重傷,重則立馬斃命,功夫甚是了得。

王勁鬆平日與王守仁也多有往來,對王守仁才華甚為敬佩,受其“心學”影響也大,內心自是願意跟隨保護“公子”安全。

王守仁亦敬佩王勁鬆武學,二人常在一起談論軍事,在王勁鬆的悉心教導下,王守仁看似一介文弱書生,箭術頗有長進。

因皆為“王”姓,平日遂以兄弟相稱,王守仁長王勁鬆十歲,勁鬆私下稱守仁為“大哥”。

王勁鬆早年喪偶,未有子嗣,之後乾脆斷了念想,一心研究武學,閒暇時亦學習王守仁的“心學”,經常與友人探討學問,王守仁弟子徐愛就是其中之一,二人均為謙遜忠厚之人,加之年齡相仿,惺惺相惜便成了莫逆之交。

徐愛,字曰仁。

號橫山,任職南都工部郎中,平日習慣記錄王守仁問答語錄、論學書信以及講學宗旨,編成了《傳習錄》三卷(此為初卷),並加以註疏和闡釋,整日與人一道研習,《傳習錄》手卷更是愛不釋手。

知道王勁鬆要隨老師虔州剿匪,連夜謄抄了一份《傳習錄》和一本《禮記·大學》,作為送彆之禮贈與王勁鬆,王勁鬆大為感動,並相約功成後與徐愛一起追隨王守仁修行“聖人之道”,“存天理、去人慾”,以“究竟百事之業”。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元月,王守仁親自率領精銳在虔州上杭屯兵,假意撤退,出其不意對匪眾發起進攻,連破西十餘寨,斬殺、俘獲七千多人。

七月,進兵大庾。

十月,克左溪、橫水,破巢八十西,斬殺、俘獲六千多人。

戰畢,在橫水設置崇義縣。

隨後師還虔州,討伐利頭的盜賊,斬殺兩千多人。

在他軟硬兼施,陰陽結合的施為下,到正德十三年三月,江南西道虔州匪患基本肅清。

正德十二年元月,王勁鬆緊隨王守仁剿滅了大帽山的詹師富,三月又帶領1000餘人偷襲仙女寨、雞公嶺土匪王陳曰能,此戰雖大獲成功,在偷襲土匪王陳曰能大本營時,王勁鬆右邊大腿中了一支冷箭,此箭為糞便長期浸泡過後的毒箭,王勁鬆受傷後僅僅經過簡單包紮,待幾日後回到虔州城內,傷口己經開始潰爛,軍中郎中百般救治,終於保住了右腿,但殘疾不可避免。

屢次大戰,王勁鬆均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憑藉其超強武力,手刃匪徒無數,但看著被自己殺害的大部分衣衫襤褸的“匪徒”,王勁鬆心中對大哥王守仁的“仁義”漸漸有了動搖,他內心深處感知到:此處匪患實際大部皆因當地吏治敗壞所致,官逼民反,匪患最初的源頭還是在官府,奈何自己身為官場中人,亦無有對策。

王守仁雖然施行“剿撫並用”策略,其雖有愛民之心,現實卻不可避免地致使大量原本無辜百姓慘死,王守仁書生模樣,但殺人也毫不留情,幾次大戰下來,斬殺己近萬人,這些人當中大多不失為良善之輩。

王勁鬆在虔州府躺著慢慢養傷,但欲下地行走時得靠木杖支撐,王守仁因政務軍務繁忙,偶爾探視,溫言幾句隨即離開,王勁鬆深知不能怪罪王守仁。

整日閒暇,幸得徐愛所贈《傳習錄》相伴,於是也靜心研究該書卷所錄之學問,近日對《傳習錄》所錄竟大有感悟:《禮記·大學》有雲: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虔州地區父母官不似父母,更像豺狼,更無親民愛民之舉,吏治**惡劣如斯,百姓雖有王守仁督導教化“向善”,能見一時之功,但亦非長久之製。

思念及此,王勁鬆似有所心得,但仍如霧裡開花,心中更是一片茫然,猶如幻境。

再看著自己的殘腿,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雖早己亡故,內心愧疚之意難免。

既然不可改變,不如翩然離開,尋求內心安慰,此時王勁鬆己產生離開官場的想法。

五月下旬,王守仁來探訪,並悲切告知徐曰仁因病在省親餘姚途中去世。

王勁鬆頓感失去摯友之痛,心中更堅定了退隱之意。

兩個月後,腿傷癒合,王勁鬆找到王守仁說出歸隱山林的想法:尋一山林,尋一陋室,尋找內心自我。

王守仁雖百般挽留,但王勁鬆去意己決。

臨彆時,王守仁從胸前摘下一塊豬鼻龍玉佩,“開山,大哥今日我無禮相送,此玉佩乃家父所賜,贈與兄弟,望兄弟見此玉佩,如見大哥!”

王勁鬆認得此物,聽說是王尚書在王守仁出生百日宴時,由王尚書親自為王守仁佩戴,知此玉佩相當貴重,趕忙推辭:“大哥萬萬不可,此乃大哥家傳之物,小弟我不敢收此厚贈。”

“開山,你我雖說不是親兄弟,但勝過親兄弟,萬勿推辭,此物聊表思念,亦可保我兄弟平安,開山啊,山高路遠,此一彆不知何時再見,望你多加珍重!”

二人拜彆,王勁鬆離了虔州,一路向北。

一日行至虔州北部山區的一個鎮子喚作“銀山鎮”,鎮子西麵有座山,半山腰有座老道觀“長生觀”,觀中大殿供奉一尊“真君大帝”,座前香火凋敝,道觀亦無人打理己破敗不堪,但此山此水,甚合王勁鬆心意。

之後王勁鬆花了幾年時間把道觀重新修葺了一番,開始每日“誦經悟道”,並自號“太虛”,自此,太虛道長歸隱山林,一杖一孤影,悠然自得。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銀山鎮,銀山鎮最新章節,銀山鎮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