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政治上,宋代中央高度集權,國家機器非常龐大,造成了始終無法克服的冗官、冗兵、冗費的弊端。宋朝也是外患最多、最長、也最為嚴重的朝代。朝廷內部激烈尖銳的黨爭和派係傾軋始終不斷。但在文化上,宋代高度重視文治,重用文人。宋代社會政治風氣的變

化也必然影響到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態度,使之具有更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更深刻的憂患意識。文人和政治的關係更為密切,文人、官僚、政治家三位一體的現象較曆代更為突出。以上多種因素,直接導致宋代文學具有高度的現實精神,直接導致了“宋調”(多深沉悲慨之氣、多議論之風、文風多樸實平易〉的形成。

思想上,新儒學(宋學)的興起和繁榮,其中尤以理學最為發達。佛、道思想盛行,儒、釋、道在宋代都很流行,且較之前代更呈現合流的趨勢。“三教一理”“三教本一”的思潮在文人中廣為流行並構成其思想基礎。宋代的這些思想狀況必然對宋人的思想修養、精神風貌產生深遠的影響:一是在宋學建立過程中,宋人的思想更為活躍,見解更為深刻;二是在禪宗的流行過程中出現了士大夫禪學化、禪學士大夫化的合流傾向;三是隨著老莊淡泊無為思想的複歸和禪宗任運隨緣思想的流行,宋人的精神麵貌和人生態度更為超脫、達觀、冷靜(對世態炎涼、人生榮辱都看得很透、很淡,特彆是在官場失意時多能以樂觀、爽朗、安適的心境對待之,視之為宦海沉浮中司空見慣之事)。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特點,對宋代文學的影響也很大。佛、道思想對文學的滲透,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使宋代文

學作品普遍充滿理趣,給人更多哲理啟迪。

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崇儒尊道的政策,經濟得到一定的恢複與發展,尤其是城巿經濟高度繁榮,直接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經濟的發展首先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宋代官學、私學都很發達,幾乎縣縣都有官學。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特彆

是印刷術的提高和普及又直接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宋代文化的發展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學術全麵繁榮,除理學等哲學外,史學、文藝學、考據學也都很發達;二是藝術全麵繁榮;三是文化交流的明顯增加,文化的發達、文人素養的提高,勢必使文人的接觸更密切。從橫向上說,文人在政治上的黨派成見雖深,但私交都很親密,在文學領域裡都

能采取相互寬容的態度。從縱向上說,文人之間前後傳承的關係也很密切。

學術空氣的加強與學術水平的提高必然使文人更崇尚學問、推重學術,也必然使作家的知識結構向更高元、多元方麵發展,形成文學家與學問家兼於一身。所以宋人的作品常給人一種知識性、學術性、文人氣很強的感覺。其佳者,能增加文學作品的厚度,使其意

蘊更加深厚豐滿。而且宋代文人深厚的藝術功力還提高了他們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品位。

宋代文學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處於轉型時期(由雅變俗)。一方麵,傳統的詩、文和源於民間的詞已經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麵,新興的話本小說、戲劇等敘事文學開始登

上文學殿堂,為後世元、明、清文學重心的轉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宋代文學的主要文體

是詞、詩、文、小說、戲劇,其中詞的創作成就最高。

宋詞的興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麵:①作家、作品眾多(作家1430餘人,詞作兩

萬多首)﹔②詞的題材內容廣泛“無事不可言,無意不可入”(劉熙載《藝概·詞概》)﹔

③體裁齊備;④風格流派眾多,諸如“柳永體”、“東坡體”、“易安體”、“稼軒體”、“白石體”等等,名目風格有婉約、曠達、豪放、騷雅等等,可謂異彩紛呈。宋詞發展的軌跡,主要分為5個階段:①北宋前期:晏殊父子、歐陽修、範仲淹、柳

永等;②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詞人是蘇軾(宋詞至柳永而一變,至蘇軾而再變。)﹔北宋

後期:秦觀、黃庭堅、賀鑄、周邦彥(北宋詞的“集大成者”)等;③南宋前期:張元乾、張孝祥、朱敦儒、李清照;④南宋中期:辛棄疾、陳亮、劉過、薑夔等;⑤南宋後期:一

派是稼軒之遺響,主要詞人有劉克莊、劉辰翁、文天祥等;另一派是白石之羽翼,重要詞家有吳文英、周密、王沂孫、張炎等。

宋詩創作是在唐詩的巨大影響下進行的,唐詩的燦爛輝煌在一定程度上啟用了宋人的

創新意識。宋詩的發展曆程,從根本上說就是對唐詩不斷突破和超越,逐漸形成自己獨特麵目的曆程,從而創造出足以與唐音相抗衡的宋調。題材內容上,既有直接以詩歌議政,也有自始至終地表現愛國思想,既有廣泛深入的描寫民生,也有極為廣泛地描繪經濟生產、

民風民俗等生活畫麵,還有大量品評藝術的作品。藝術風格上,議論化、才學化和散文化是宋詩最大的特點,趙翼《甌北詩話》(卷五):“以文為詩,自昌黎(韓愈)始。至東坡(蘇軾)益大放厥詞,彆開生麵,成一代之大觀。”繆鉞《詩詞散論·論宋詩》:“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析透辟。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唐詩如芍藥海棠,華茂繁采;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讀唐詩如啖荔枝,一顆入口則甘芳盈頰;讀宋詩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

譬如遊山水,唐詩則如高峰遠望,意氣浩然;宋詩則如曲澗幽尋,情境冷峭。”錢鍾書《談藝錄·詩分唐宋》:“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

宋詩的發展軌跡,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①北宋初年,“宋初三體”占據主流,即效法白居易詩風的白體(代表詩人王禹儒〉、師承賈島與姚合的晚唐體(代表詩人為林迪)、推崇李商隱的西昆體(代表詩人有楊億、劉筠、錢惟演等)﹔②北宋中期,文壇掀起詩文革新運動,這一時期,宋調趨於成熟並基本定型,出現了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大家巨擘。北宋後期,主要詩人有黃庭堅和陳師道(對後來的江西詩派產生了重大影響)。③南宋前期,江西詩派形成並壯大,主要詩人有陳與義、呂本中、曾幾等。④南宋中期,“中興四大家”(楊萬裡、範成大、尤袤、陸遊)登上舞台。⑤南宋後期,永嘉四靈、江湖詩派(反對江西詩派、取徑晚唐)彆具一格。⑥宋末時,文天祥、汪元量等愛國詩人發出時代鴻音。

中國古代散文在宋代最後定型,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占其六。與唐代散文相比,宋代散文的特色在於內容上和現實緊密結合,多論政與論道之文,其中又帶有強烈的憂患感與危機感;風格上趨於平易自然、條達疏暢;藝術表現上喜好議論並善於議論,一些政論、史論還往往借題發揮。宋話本小說是在當時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產生的,內容的世俗化、語言的口語化、體製的程式化是其基本特點。它是中國白話小說的開端,標誌著“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開辟了中國小說的新紀元。

中國真正的戲劇始自宋代。宋代戲劇的表演形式已相當成熟,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其典型範式是宋雜劇,包括北宋雜劇和南渡以後在南方民間流行的“南戲”。宋代戲劇為元雜劇創作**的到來奠定了基礎。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真正之戲劇,起於宋代。”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宋兩代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海、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因明代茅坤選輯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得名。

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蘇海、蘇軾、蘇轍等四人是宋代古文

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

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歐陽修***

歐陽修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諡文忠。

歐陽修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繼承併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提出“文”“道”並重、“道”先“文”後的觀點。在詩詞方麵,歐陽修擴大了詞的抒情功能,進一步用詞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並改變了詞的審美趣味,朝著通俗化的方向發展。

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記》《六一詩話》等。著有《歐陽文忠公集》等。

【知識拓展】

清人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評論歐陽修的詞,“疏雋開子瞻(蘇軾),深

婉開少遊(秦觀)”,認為其詞承襲了南唐餘風,風格上可分為“疏雋”和“深婉”兩種。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

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醉翁亭記》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王安石***

王安石世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王安石的散文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其詩歌創作前期主要以議論時政的政治詩和詠物、詠史詩為主,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政治性,後期作品以寫景抒

情的小詩為代表,風格清新優美,描寫細膩;他的詞則主要分為抒寫情誌和闡釋佛理兩類。

代表作品有政論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答司馬諫議書》,小品文《讀孟嘗君傳》《傷仲永》,山水遊記散文《遊褒禪山記》,詩作《泊船瓜洲》等。著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

【知識拓展】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梅花》∶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桂枝香·登臨送目》︰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遊褒禪山記》名句: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中國藝術史上難得的全才。他文化修養全麵,音樂、書畫皆通,而且是北宋的大散文家、大詩人、大詞豪。

蘇軾的詞氣勢磅礴、風格雄健,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中常常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而旦善於用誇張和想象,意境獨特。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

蘇軾的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政治詩、寫景詩、哲理詩、題畫詩等,筆力雄健,意趣風發,含蓄蘊藉,風格多樣,發展了以文為詩、以詩為詞的宋詞特色。代表作品有《題西林壁》《惠州一絕》等。

蘇軾的辭賦繼承了歐陽修的傳統,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蕭散之氣,吸收了詩歌的抒情意味,駢散並用,情景兼備,堪稱優美。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祭黃幾道文》等帖。

其行書代表作《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蘇軾擅長畫墨竹,重視神似,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為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代表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蘇軾與其父蘇淘、其弟蘇轍合稱為“三蘇”。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同誌就曾高度評價“三蘇”:“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知識拓展】

《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念奴嬌·赤壁杯古》: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水光激池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菱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前赤壁賦》名句: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項之茫然……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寄好遊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蟬娟。

蘇門四學士***

“蘇門四學士”指的是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和張末四人。這四人均出自蘇軾門下,

得到過他的垂青和指導,但他們與蘇軾不屬於同一個文學流派,文學風格也大不相同。

黃庭堅的詩自創流派,與蘇軾並稱“蘇黃”﹔秦觀的主要成就在詞,內容多寫抒情,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風調婉約清麗;晁補之的詩以古體為多,骨力遒勁,辭格俊逸,以樂

府詩見長;張未的詩文創作核心以理為主,略顯肌理有餘而文采不足。

黃庭堅**

黃庭堅號山穀道人,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

黃庭堅在詩歌創作方麵,推崇杜甫的現實主義風格,強調詩歌的內容與社會功用;主張“點鐵成金”“脫胎換骨”﹔重視詩法,但刻意求奇,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

黃庭堅的書法成就也較為突出,尤擅行草,與蘇軾、米蒂、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代表作品有《登快閣》《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二首》等。

【知識拓展】

“點鐵成金”“脫胎換骨”指的是變化前人的語言或詩意、推陳出新;重視煉字、遣詞、謀篇,多用典故,講究詩法。

江西詩派:因南宋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而得名。他們推崇杜甫的現實主義精神,但是卻過分地強調技巧,講究章法,因此形成了一種偏重形式、忽視內容的詩風。

秦觀***水

秦觀是北宋著名詞人,被稱為“婉約之宗”。

秦觀的詞淒婉柔美,前期多寫愛情題材,後期作品主要抒寫被貶的悲苦。他的詞主要

體現了“情”和“愁”,特彆注意意境的創造,融情入景,對宋代婉約派詞人有直接影響。

代表作品有《鵲橋仙·纖雲弄巧》《滿庭芳·山抹微雲》等。

【知識拓展】

《鵲橋仙·纖雲弄巧》: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暮。

賀鑄,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後族孫,自稱唐賀知章後裔。年少讀書,博學強記。任俠喜武,喜談當世事。因尚氣使酒,終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誌。晚年定居蘇州。家藏書萬餘卷,手

自校讎,以此終老。存詞280餘首。

賀鑄的詞兼有豪放與婉約等多種風格。詞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屬於婉約之作,而且風情不減柳永、秦觀等人。

賀鑄對詞的貢獻主要不在婉約詞,而在豪放及其他風格詞的創作上。他的豪放接近於蘇軾,但比蘇軾更豪放,更有俠氣、狂氣,開了南宋豪放詞中狂放的先聲。例如著名的《六州歌頭》。

【知識拓展】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生死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鬥城東。轟飲酒步,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似黃梁夢,辭丹鳳;明月共,蒙孤篷。

官冗從,懷位德,落塵籠,簿書叢。鶡弁如雲眾,共粗用,忽奇功。茄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擊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目送歸鴻。

《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隻有春知處。―碧雲冉冉衢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鸕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攏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

周邦彥***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文學家、音樂家、官員,宋詞“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之一。他精通音律,創製不少新詞調。有《清真居士集》,後人改名為《片玉集》。

周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長於鋪敘,善於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

周邦彥的詞被稱之為北宋詞的集大成者。

【知識拓展】

《蘇幕遮》:燎沉香,消褥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麵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北宋詩文革新**

宋仁宗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以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為代表的詩人,對詩歌進行了改革,將詩歌引入了新的方向。他們的改革主要表現在:

1.多寫古體詩,拉近詩歌與政治與社會的距離。

2.在藝術上進行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等新的嘗試。

梅堯臣*

梅堯臣是北宋詩人,字聖俞,宣州宣城人,世稱宛陵先生。

梅堯臣的詩與蘇舜欽齊名,時稱“蘇梅”,他對開辟宋詩的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甚受陸遊等人的推崇。

代表作品有《田家四時》《傷桑》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柳永***

柳永原名三變,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北宋第一位致力於寫詞的作家。柳永的詞題材廣泛,擅用鋪敘和白描的手法,多用俚語白話,通俗易懂,很受市民階層的歡迎,時有“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之說。柳永的詞多數是寫妓女生活,表現兒女情長,訴說她們的痛楚,情景交融,曲折儘情。

代表作品有《雨霖鈴·寒蟬淒切》《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等。【知識拓展】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鈴·寒蟬淒切》︰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聲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

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憑凝愁!

範仲淹*

範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諡文正。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多反映愛國愛民的思想感情。

代表作品有《嶽陽樓記》《漁家傲》《蘇幕遮》《禦街行》等。著有《範文正公集》。《嶽陽樓記》通過描寫洞庭湖的美景,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全文敘事簡潔,寫景宏闊,情景結合,駢散相間,議論精辟。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凸顯了其高尚情操和博大胸襟。

【知識拓展】

《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方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嶽陽樓記》名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

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司馬光***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諡文正。

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對抗王安石變法。在學術上有不朽的貢獻,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此書被稱為“帝王的鏡子”,與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一

起被譽為“史學雙璧”。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資治通鑒》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停筆,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曆史。本書以“關國家興衰,係生民休慼”為著

作主旨,立誌為統治者提供曆史經驗與教訓。宋神宗認為“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林逋**

林逋是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因其終生不仕不娶,唯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故人稱“梅妻鶴子”。

林逋以詩見長,自抒胸臆,風格澄澈淡遠,多寫西湖的優美景色,反映隱逸生活和閒

適情趣。

代表作品是《山園小梅》,其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成功地描繪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風姿,被譽為“乾古詠梅絕唱”。

晏殊**

字同叔,江西撫州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仁宗時官至宰相。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範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是宋詞婉約派著名詞人。與其第七子

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後世尊其為“北宋倚聲家初祖”﹔亦工詩善文,其文章又能“為天下所宗”。主要作品有《珠玉詞》三卷,存詞一

百三十餘首。

【知識拓展】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幾道**

晏幾道是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屬南昌)人。晏殊第七子。曆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小山身出高門,不慕勢利,黃庭堅稱他是“人傑”,也說他癡亦絕人(“四癡”):“仕官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麵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已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小山詞序》)著有詞集《小山詞》。

【知識拓展】

《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萍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鶿鵠天》∶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儘桃花扇底風。從彆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缸紅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張先**

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是北宋年壽最高的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張先詞的內容雖然主要是寫“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行香子》),並冇有超越傳

統的相思恨彆的範圍,但他從兩個方麵改變了詞的發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詞來贈彆酬唱,擴大了詞的實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題序,將日常生活引入詞中(他現存165首詞,有七十

多首用了題序)。改變了以往詞作有調而無題的傳統格局,也加強了詞的紀實性和現實感。

此後蘇軾等人的詞大量用題序表明創作的緣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張先的啟發。正因

為如此,張先詞被人視為“古今一大轉移”(陳廷卓《白雨齋詞話》卷一)。他因善寫“影”

而得“張三影”的美名:“尚書郎張先善著詞,有雲:‘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

影’,‘墮輕絮無影。’世稱通之,號‘張三影’。”沈括**咯

沈括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

代表作品《夢溪筆談》,是我國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學術著作,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周敦頤**

周敦頤是北宋理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世稱濂溪先生,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其學混合了道家無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

代表作品有《周元公集》《愛蓮說》《通書》等。【知識拓展】

《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

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張載*

張載字子厚,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後僑寓於鳳翔眉縣橫渠鎮(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並在該地安家、講學,世稱“橫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

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賅,曆代傳頌不衰。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潁合稱“北宋五子”。

嶽飛***

嶽飛是南宋初期抗金名將、文學家。他戎馬一生,寫下了不少洋溢著愛國激情的作品,慷慨激昂,動人心魄,感人肺腑。

《滿江紅·怒髮衝冠》: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文中的“匈奴”是指女真統治者)

範成大*胄六

範成大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詩風清新奔逸,語言明快質樸,揭露社會問

題比較深刻。

代表作品有《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等。

範成大與尤袤、楊萬裡、陸遊齊名,號稱“中興四大詩人”。他們的創作特色是擺脫了江西詩派的牢籠,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宋代詩歌第二個繁榮時期。

楊萬裡**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其詩新鮮潑辣,想象豐富,意境新穎,自成一家,世稱“誠齋體”。

代表作品有《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著有《誠齋集》。

【知識拓展】

誠齋體:主要指楊萬裡的詩體風格。楊萬裡號誠齋,故稱為誠齋體。誠齋體的風格特征是活潑自然,饒有諧趣。主要有兩大要素:一是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最大限度地投射

在客觀事物上;二是詩歌想象奇特,並用淺近明白的語言和流暢至極的章法去表達,近於口語。

李清照**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南宋著名女詞人、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女詞人。

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變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其貴族少女、少婦

的生活,詞風細膩婉約、優雅動人;後期詞主要抒寫國破家亡的悲苦,將個人命運的不幸與國家的災難結合起來,表現出愁苦悲涼的意境。李清照的詞擅用白描手法塑造形象,能以常語創意,在兩宋詞壇中獨樹一幟,被稱為“易安體”。

代表作品有《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章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聚》等,收錄在詞集《漱玉詞》中。

【知識拓展】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策秋》:紅藕香殘玉策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

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

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威。乍暖還寒時候,最難

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

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

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

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陸遊****六

陸遊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創作最豐富的詩人,存詩共9300餘首。

陸遊的詩歌始終貫穿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內容豐富,思想精深,既表達了他馳騁疆場的英勇豪情,也抒發了他壯誌未酬的深切悲憤。

代表作品有《卜運算元·詠梅》《書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示兒》《關山月》等。陸遊的詩詞均收人在《劍南詩稿》中,這是一部體現民族精神的詩集。

【知識拓展】

《釵頭鳳·紅酥手》∶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挹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書憤五首》(其一):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通過對諸葛亮的歌頌,表現詩人的壯誌難酬)

《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辛棄疾的詞具有多種藝術風格,有的悲壯沉鬱、直抒胸臆,有的清新活潑、生機盎然,

有的含蓄婉轉。他善用比興、典故,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表達深刻的寓意。在語言上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有的雄壯雅麗,有的清新明快,吸收大量民間口語,作品充滿新鮮活潑的氣息。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的詞,蒼涼悲壯,詞風豪放,與蘇軾並稱為“蘇辛”。另外,辛棄疾與李清照

並稱為“二安”。

【知識拓展】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

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鶿塢。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

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彆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

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楊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薑賴*

薑夔是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南宋格律派詞人的代表,並精通音律。

薑夔的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遊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流落江湖卻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漂泊的羈旅生活,以及超凡脫俗、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

代表作品有《揚州慢·淮左名都》《暗香·舊時月色》《疏影·苔枝綴玉》等。

【知識拓展】

清雅派:南宋的一個詩詞流派,薑夔是此詞派的開山大師。薑夔首創的清雅詞風於婉麗、豪放之外彆立一宗。這一風格流旅的詞人善於創作詠物詞,風格清新淡雅。筆調輕盈綽約,但也不乏寄托家國之思和飄零之感的淒苦之作。清雅詞派豐富了詞體風格的內涵,並對詞最終能夠與傳統詩文並肩起了重要作用。

《揚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儘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文天祥***吹

文天祥是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文天祥前期的詩歌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彆豐富、濃鬱,充滿了飽滿的戰鬥精神;後期詩歌則大多是對人生旅途多“險阻艱難”、未儘如人意的感歎。

代表作品有《過零丁洋》《正氣歌》《金陵驛二首》等。著有詩集《指南錄》。

【知識拓展】

《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乾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世稱朱文公、朱子。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朱熹寫了大量講解儒家經傳的著作,發展了程頹、程頤關於理氣關係的學說,建立了

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體係。明清兩代他被提升到儒學的正宗地位,是理學之集大成者。在人性論上,他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格物致知”。

代表作品有《四書章句集註》《韓文考異》等。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最新章節,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