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製度產生,其對立的稱呼是庶族、寒門,他們之間的根本區彆不是基於官職的高下或財產的多寡,而是基於宗族的血統。士族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以致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麵。從社會思想來說,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相對而言,這--時期的社會思想顯得自由活躍,各種學說同時並興,某些異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繼戰國“百家爭鳴”以後,我國曆史上又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

這一時期,文學自覺與文學批評興盛。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誌:第一,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第二,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緻的區分,尤其是對各種體裁的體製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第三,對文學的審美特征有了自覺的追求。在文學風尚與主題方麵,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典型的亂世文學,也由此形成了文學的悲劇性基調,以及作為悲劇性基調之補償的放達。在這種情況下,文學創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題,這就是:生死主題、遊仙主題和隱逸主題。文學題材方麵,山水田園文學繼玄言詩而興起,標誌著中國古典詩歌從題材到風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國文學史上劃時代的大事。此外,詠懷詩、詠史詩、邊塞詩、遊仙詩、宮體詩等詩歌題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並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學創作漸趨士族化、家族化和宮廷化。文體也進一步豐富發展起來。五言古詩得到長足的發展並達到鼎盛;七言古詩在這時也確立起來;齊梁“永明體”的出現又為唐代近體詩的成熟、發展奠定了基礎。駢文在這一時期開始興盛。在漢代盛極一時的大賦,演變而為抒情小賦。

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發展曆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階段:①建安、正始文學,代表作家有三曹、建安七子、女詩人蔡琰與“正始之音”竹林七賢;②兩晉文學,代表作家有西晉、太康詩壇的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東晉時期的孫綽、許詢、王羨之以及晉宋之際的大詩人陶淵明;③南朝文學,宋初的謝靈運與鮑!照、齊梁時期的沈約、謝脁、王融以及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④北朝文學,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以及《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洛陽伽藍記》的作者楊(之和《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

建安文學***

建安文學是指漢末建安時期至魏初的代表性文學。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以詩歌的成就最高,不少詩歌繼承了漢樂府詩的現實主義精神。

建安文學反映了社會動盪的現實和人民遭受離亂的痛苦,體現了建安時代的社會風貌和蒼涼剛勁的風格,被後世譽為“建安風骨”。

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乾、阮璃、應場、劉楨)等。

【知識拓展】

“建安風骨”是指建安詩歌的風格特色。“鳳”主要指建安詩歌反映社會動亂、抒寫理想壯誌的現實內容,“骨”主要是指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特色。兩者結合是指建安詩歌內在的生氣和感染力,以及語言表達上的剛健雄渾。建安風骨的藝木特征是:

(1)繼承和發揚了漢樂府詩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具有充實的內容。(2)藝術境界比較開闊,自由通脫。

(3)藝術體裁上以五言為主,為五言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三曹**方**

“三曹”是對漢魏時期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並稱。因其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具有很大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後人合稱之為“三曹”。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建安文學”的開創者。

曹操的創作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詩歌氣魄宏偉、慷慨悲壯,語言簡樸剛勁,善用比興,有很強的表現力。

代表作品有《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等。【知識拓展】

曹操詩歌名句彙總: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歌行》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

老驥伏櫪,誌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水何澹澹,山島辣峙。--《觀滄海》

曹不****

曹丕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稱魏文帝。

其作品《燕歌行》是我國詩歌史上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體作品。該詩多抒寫愛情和離愁彆恨,描寫細緻,語言清麗自然。

其作品《典論·論文》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專論性的文章。

曹植**

曹植字子建,建安時期傑出的詩人,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也是五言詩的奠基人。

曹植的詩歌創作以曹丕繼位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作品多抒發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如《白馬篇》﹔後期作品則充滿了抑鬱難平和壯誌難遂的悲憤,如《贈白馬王彪》。

代表作品有《自馬篇》《贈白馬王彪》《七步詩》《洛神賦》等。

【知識拓展】

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詩》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

建安七子*蟲方方

“建安七子”是對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分彆是孔融、陳琳、王粲、徐乾、阮璃、應場、劉楨。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創作上既有相同的風格,又有各自的特點。

【知識拓展】

孔融擅長奏議散文,作品體氣高妙,代表作品是《孔北海集》。王粲擅長詩、賦、散文,作品抒情性強,代表作品是《王侍中集》。劉楨擅長詩歌,作品氣勢高峻,格調蒼涼,代表作品是《贈從弟》。

陳琳、阮璃,以章表書記聞名於世。陳琳的代表作品是《武軍賦》,阮璃的代表作品是《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徐乾擅長詩、賦,文筆細膩、體氣舒緩,代表作品是《中論》。

應場擅長詩、賦,作品和諧而多文采,代表作品是《靈河賦》。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一生“鞠躬儘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死後被追諡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之。

代表作品有《出師表》《後出師表》《誠子書》等。

【知識拓展】

《出師表》是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文中用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武的思想。文中“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劉備。

諸葛亮詩文名句彙總: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誡子書》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誠子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蔡琰**

蔡琰字文姬,漢末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之女,擅長文學、音樂、書法。

代表作品有五言《悲憤詩》,記述了她遭擄掠入胡直至被贖回國的經曆,將敘事、抒情、議論密切結合,寫出了時代的動亂、民眾的悲慘遭遇和個人的不幸命運。另外還有騷體詩《胡箱十八拍》。

正始文學*

正始是魏厲公曹芳的年號,但習慣上所說的“正始文學”,還包括正始以後直到西晉立國這一段時期的文學創作。正始時期的詩歌與建安詩壇風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豪情壯誌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再加上玄風的影響,詩歌又逐漸與玄理結合,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為辭旨淵永、寄托遙深,因而體現出獨特的藝術風

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正始之音”。

正始時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謂“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們主要成就在哲學方麵,後者又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對魏晉間文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劉伶七人的合稱。

“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隻能采用比興、象征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知識拓展】

“竹林七賢”中,以嵇康、阮籍的文學成就最高。

嵇康:崇尚老莊,強調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衝破禮法束縛。著有《養生論》《與山巨源絕交書》《聲無哀樂論》等。擅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名句“目送歸鴻,手揮五絃”出自其作品《贈秀才入軍》,意思是一邊用眼睛注視南飛大雁,一邊用手彈五絃琴,比喻手眼並用,得心應手,也暗指詩文書畫揮灑自如。

阮籍:政治上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主要作品是五言《詠懷詩》82首。這些詩從不同的側麵、角度表達了詩人痛苦、寂寞的複雜心情,反映了他的生活態度和對人生問題的反覆思考。

左思*☆*

左思是西晉著名文學家,其詩風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傳統,寫作辭賦也頗有盛名。代表作品有《詠史詩》8首,借古諷今,抒發個人抱負。據記載,其辭賦《三都賦》寫成以後,“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成語“洛陽紙貴”即出自此典故。

陸機*

陸機字士衡,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又與顧榮、陸雲並稱“洛陽三俊”。

太康十年,與弟陸雲入洛,頗為張華推重,名動一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詩重藻繪排偶,駢文亦佳,被譽為“太康之英”。與潘嶽同為西晉詩壇的代表,形成“太康詩風”,世有“潘江陸海”之稱。陸機亦善書法,

其《平複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潘嶽*

潘嶽字安仁,又名潘安,西晉文學家,為“二十四友”之首,與其侄潘尼合稱“兩潘”。善詩賦,詩與陸機並稱。今存《潘黃門集》輯本。

【知識拓展】

《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篇·七則》︰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複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貌若潘安:在小說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文采風流並且容貌出眾,特指男性。

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指西晉太康時期的幾位詩人,文學家。“三張”指詩人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二陸”指文學家陸機與弟陸雲;“兩潘”指文學家潘嶽與侄潘尼;“一左”指詩人左思。這八人代表了太康文學的最高成就。

劉琨*

劉琨,字越石,西晉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二十四友”重要成員。劉琨善於文學,精通音律,詩歌多描寫邊塞生活。《隋書·經籍誌》有《劉琨集》9卷,又有《彆集》12卷。明朝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知識拓展】

聞雞起舞:劉琨與祖逖一起擔任司州主簿時,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都有著建功立業,成為棟梁之才的遠大理想。一次半夜,祖逖聽到雞叫,叫醒劉琨道:“此非惡聲也。”意思是,這是老天在激勵我們上進,於是與劉琨到屋外舞劍練武。

二十四友*

晉惠帝時,賈謐專權,當時文人多投其門下,潘嶽、石崇、左思、陸機、陸雲、劉琨諸人皆在其中,有“二十四友”之稱。

玄言詩*

玄言詩是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之一,約起於西晉之末而盛行於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庾亮、桓溫等;其特點是玄

理入詩,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孫綽所做的玄言詩遠遠不及道林(東晉高僧支遁的字)。後來東晉的文學作品,如《文選》等,都極力避開玄言詩。

《三國誌》**

《三國誌》由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撰寫,是一部紀傳體國彆史,分國記載了東漢末年至東吳滅亡約110年的曆史。該書條理清晰,簡約生動,體例創新,對後世的史學、文學均有較大影響。

陶淵明**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文學家、詩人,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是我國田園詩派的

開創者。

陶淵明的文創作以詩的成就最為突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田園詩,一類是詠懷、詠史詩。田園詩以《歸園田居》《飲酒》為代表,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詠懷詩以《雜詩》12首為代表,多表現詩人歸隱後有誌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人格。

陶淵明還擅長創作散文辭賦,代表作品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采用正史紀傳體的形式,重在表現生活情趣,帶有自敘情懷的特點,這種寫法是陶淵明首創。《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用跌宕的節奏、舒揚的聲吻,將詩人欣喜若狂的情狀呈現在讀者麵前。《桃花源記》描寫了陶淵明幻想中的世外桃源,雖是空想,卻十分可貴。

【知識拓展】

“不為五鬥米折腰”出自《晉書·陶潛傳》,記載了陶淵明當縣令期間,不畏權貴,不為五鬥米折腰。這個成語比喻為人不庸俗,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搜神記》*

《搜神記》由東晉史學家乾寶撰寫,是魏晉誌怪小說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我國第一部文言誌怪小說集。

書中所記多為神怪靈異故事,采自經史舊聞和民間傳說,神道色彩極濃,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唐代傳奇就是在誌怪小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書中的著名故事有《乾將莫邪》《李寄》《董永》等。

元嘉三大家**

“元嘉三大家”是指南朝時期活躍在文壇上的三位詩人,分彆是謝靈運、顏延之、鮑照。他們在注重描繪山川景物、講究辭藻的華麗和對仗的工整方麵有相似之處,因此被稱為“元嘉三大家”。顏延之與謝靈運也被後人合稱為“顏謝”。

大小謝***

“大小謝”又稱“二謝、是對南朝宋詩人謝靈運、齊詩人謝挑的並稱。

“大謝”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開創者,被稱為“山水詩第一人”,對唐代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產生了直接影響。他創造了一種山水詩的結構模式,先敘述登遊緣起或路線,接著具體描寫區域性景物,最後發表議論或感慨。代表作品是《登池上樓》。

“小謝”謝脁打破了謝靈運寫詩時“敘遊-寫景-言理”的固定模式,而是物隨情動,作品更富多變性,更加自然。代表作品是《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知識拓展】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是唐代詩人李白詩作《宣州謝脁樓餞彆校書叔雲》中的詩句,其中的“小謝”指的是謝脁。全詩如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曰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顏廷之*

顏延之字延年,琅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南朝宋文學家、文壇領袖人物、元嘉三大家之一。顏延之文詞顯於當世,史稱“文章之美,冠絕當時”。他與山水詩人謝靈運同為晉宋之際的大詩人,世有“顏謝”之稱,但其實際成就遠不如謝靈運。

顏存詩29首,多應詔之作,有《和謝監靈運詩》《北使洛詩》《五君詠五首》。

鮑照*

鮑照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與北周庾信並稱“鮑庾”,與顏延之、謝靈運並稱“元嘉三大家”。臨海王劉子項守荊州,任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

鮑照今存詩200餘首,詩歌內容較豐富;詩風俊逸豪放、華而不弱;又是七言歌行(樂府歌行)的創製者,對唐人影響甚大。作品有《擬行路難》《蕪城賦》《舞鶴賦》,首創樂府詩題《蕭史曲》《幽蘭五首》《中興歌十首》等。

江淹*

江淹字文通,南朝政治家、文學家,曆仕宋、齊、梁三朝,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作品有《詣建平王書》《報袁叔明書》《與交友論隱書》《恨賦》《彆賦》等。【知識拓展】

夢筆生花:江淹在被權貴貶黜到浦城當縣令時,相傳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湧,成了一代文章魁首,當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江郎才儘:據《詩品》,傳說他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後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儘,於是便有“江郎才儘”一說。

文通殘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儘。”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宮體詩*

“宮體”之稱,始於梁簡文帝。就其內容而言,主要是以宮廷生活為描寫對象,具體

的題材不外乎詠物和描寫女性;在情調上傷於輕豔,風格比較柔靡緩弱;在藝術特點上注重辭藻、對偶與聲律。

庾信*

庾信字子山,小字蘭成。早年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他們的文學風格也被稱為“徐質體”。其家被稱為“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北周代魏後,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質開府”。有《寄王琳》《擬詠懷》《庾子山集》傳世。

【知識拓展】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唐代詩人杜甫詩作《春日憶李白》中的詩句,其中的“庾開府”指的是庾信,“鮑參軍”指的是“鮑照”。·

沈約*

沈約字休文,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今存《宋書》100卷,文集9卷有《高鬆賦》《麗人賦》賦兩篇、詩歌《悼亡詩》等。

南北朝樂府民歌*

南朝樂府現存約500首,錄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中,大部分歸入“清商曲辭”,少部分歸入“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其內容大部分是情歌,主題範圍比較狹窄;風格深婉纏綿、清新豔麗;體製短小,多五言四句;語言清新自然,大量運用諧音雙關以隱喻。按產生的地域可分為“吳聲”和“西曲”兩類,代表作分彆是《子夜吳歌》《西洲曲》。

北朝樂府大部分錄存在《樂府詩集》中“梁鼓角橫吹曲”。其風格剛健豪放、樸素直率,與南朝民歌迥然不同;其表現內容遠較南朝民歌豐富,廣泛反映了北朝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

代表作有《木蘭辭》《敕勒歌》。【知識拓展】

《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吳均*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為文清拔,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劄見長,詩亦清新,多為反映社會現實之作,為時人仿效,號稱“吳均體”。《與朱元思書》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描寫富春江兩岸清朗秀麗景色,讀後如親臨其境。

【知識拓展】

《與朱元思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反。

《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言有高雅情懷的人纔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此文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堪稱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知識拓展】

《答謝中書書》∶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洛陽伽藍記》*

《洛陽伽藍記》簡稱《伽藍記》,是中國古代佛教史籍。是東魏遷都鄴城十餘年後,撫軍司馬楊街之重遊洛陽,追記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況曆史變遷寫作的一部集曆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曆史和人物故事類筆記。該書與酈道元《水經注》一同,曆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創作的家訓,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曆、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

《後漢書》***

《後漢書》是由南朝劉宋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範曄撰寫。全書分為十紀、八十列傳和八誌,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知識拓展】

《後漢書》的進步性體現在兩個方麵;

(1)範曄在書中首創《列女傳》和《文苑列傳》,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女性

作傳的史學家,對後世史學影響很大:

(2)《後漢書》不僅勇於暴露黑暗政治,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而且對正義的行為也有同情和歌頌,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誌人小說集,也是我國現存

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

該書記載了魏晉人物的言談軼事,反映了士族地主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方式,是研究魏

晉時期社會生活狀況的重要資料,同時也對後世筆記小說、戲曲影響頗大。

【知識拓展】

《世說新語》中的成語有:望梅止渴、汗不敢出、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

一往情深、卿卿我我、詠絮之纔等。

永明體*

永明體是南朝齊武帝永明時期所形成的詩體,也稱新詩體。

永明體講究聲律和對偶,要求遵照平、上、去、入四聲韻律進行詩歌創作。為律詩的成熟和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代表詩人有沈約、謝脁、王融、蕭琛、範雲、任防、陸錘、蕭衍(合稱“竟陵八友”)等。

《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是我國第部係統的古代文學理論著作,由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劉鰓撰寫。

全書主要記述了各類作品的特征和曆史演變,創作、批評的相關原則和方法,文與質的關係等,把文學理論批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是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傑出的著作。

《詩品》***

《詩品》由南朝梁文學批評家鐘嶸撰寫,是我國第一部係統的評論詩歌創作的專著。《詩品》專論五言詩,具有淺易明晰的特點。作者認為詩歌應該重視充沛的感情、富麗的辭彩、典雅的風格,詩歌具有抒發個人生活感情的作用。《詩品》是研究古代詩歌史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對後世詩歌批評影響很大。

《玉台新詠》☆

《玉台新詠》是南朝梁簡文帝命徐陵編纂的一部上繼《詩經》《楚辭》,下至南朝 代的詩歌總集,共10卷,專收關於男女情感的詩作,以綺豔的宮體詩為主。

代表篇目有《孔雀東南飛》《陌上桑》《羽林郎》等。

《水經注》**

《水經》原是一部古代地理著作,記錄全國主要水道,文字簡單。北魏郿道元為之作注,內容比原著大為豐富,成為一部彆開生麵的著作,即為《水經注》。

書中將景物、人物、故事傳說、風土習尚和曆史軼聞融合在一起,具有濃厚的文學意味。書中有許多山水景物的描寫,堪稱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玥媛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最新章節,專升本文化常識文學常識 CP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